|
□特约记者施蔚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曾自我解嘲似地在发布会上说过:“今天天气比较凉爽宜人,大家感觉比较好,所以问的问题也会温柔一点,我的日子也就好过一点。”现场引发了一阵笑声。
其实,人人都了解杜少中和北京的环保官员所面临的处境。大气污染控制,说到底是个“半由老天半由人”的事情,现代科技纵然发达,但也没有发达到“呼风唤雨”的地步。北京的地理条件本身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在8月份———这个夏季奥运会通常选择的季节,有利于污染控制的天气环境出现频率也不太高。这些事实,都是杜少中、包括各个方面的奥运会组织者承认并且承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同时,空气质量之所以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一个焦点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炒作”的结果。在奥运会的历史上,也有多个主办城市遭遇过环保方面的类似问题,但并没有面临北京所遭受的“责难”。
杜少中在过去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里,在主新闻中心最大的新闻发布厅“梅厅”接茬忙碌,一场接一场的新闻发布会,既是他与各国媒体攻防转换的“战场”,又是他作为环保专家为全世界的记者以及他们背后的公众所开设的一个“环保课堂”。
周而复始的“问题圈”
在主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会进入高峰期之后,杜少中就成为“当红”的人物。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王惠告诉记者,这种安排是一种“有意为之”,既然大家都对空气问题感兴趣,那就让主管官员多多露面。从组织者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勇敢、坦率的面对敏感问题的态度。
其实,只要多参加几次杜少中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你就会发现自己所听到的就是来来回回那几个炒得几乎要“糊”的话题,从第一天问到倒计时还剩下几天。而杜少中,也早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出了一种本事,那就是不厌其烦的回答相同的提问。
《足球·劲体育》:杜局长,其实我真的是很佩服您,天天都来参加发布会,还天天都回答差不多的问题。
杜少中:(笑)别别,别佩服我,呵呵。
这几天,您算过没有,您参加过多少场新闻发布会?
在主新闻中心,今天(7月30日)是第六场了。
您有没有统计过,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哈哈,当然是环境问题。
(笑)肯定是环境问题了。我的意思,您觉得你面对的问题,针对的主要重点在什么地方?
形象的说吧,问我的问题、我回答的问题以及回答问题的方式是一个大圈和一个小圈。
……什么意思?请您具体解释一下。
一个大圈是:从“环境到底如何”一直到“环境到底如何”———监测的情况、监测的手段、监测的数据、监测的结果、标准、感觉……周而复始。一个小圈呢,就是“您能不能给我一个明确的结论”,然后是“能不能给我一个详细的说法”;再然后呢,就是“在详细的说法基础上给我一个明确的结论”;接着再是“能不能给我一个详细的说法”……这是一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