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空气质量被炒成焦点 环保官员:北京会让大家感觉好(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8:44   足球-劲体育

  ……我都听晕了!真是来来回回的问。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坚持两个“基本”。第一个是基本事实。北京的大气环境,总体上说,70%的天数,空气质量是达标的;还有30%的天数,空气质量还不达标。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我们改善的一面,又要看到我们面临挑战的一面。不过,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奥运会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首先,我们讲的30%的天数不达标,是针对全年而言的,而且这30%在全年的分布是不平均的。有的月份和有的季节就少一些,有的月份和有的季节就多一些。比如说,从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这3年的统计来看,在8月7号到8月24号、奥运会举办期间,这3年的不达标天数总共只有4天。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的话,就有可能保证奥运会举办期间空气质量的达标。现在看,7月份以来的空气当中主要污染物还是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大体上在20%左右。到今天(30日)中午为止,达标天数已经达到了25天,占监测天数的83%,应该说,效果还是明显的。

  有个问题,我得问问您。

  BBC(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曾经拿着一个据说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空气污染测试仪到奥运村做了测试,结果说是比世卫组织的标准要超标3倍……

  这个前提是不存在的。他们拿的那个测试仪是一个便携式的。根据用这个便携式测试议的人亲口对我讲,那是测量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个仪器。我说,用这样一个测试室内空气质量的仪器来测试室外的空气质量……这就是不严肃的,相当是儿戏,是玩具。紧接着,他就向我解释说这是我出来采访的时候,大使馆的一个朋友委托我拿来试一试,既然专家说不行,那我就不再用它了。结果呢,就是这样一个仪器测量出的数据,他们居然拿来作为评价北京空气质量的监测手段的一个工具,我对这种做法表示遗憾。

  “让大家感觉好是目标”

  怎么去正确的衡量空气质量的好坏呢?这个问题,对于奥运期间、受到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的1万多名运动员是尤其的重要。一年前,外国媒体就开始炒作众多代表团要戴着“面具”来北京;更有些运动员因为受到这些报道影响,心理上也对北京空气质量产生畏惧,直接导致生理上的反应。在各种新闻报道中,对于个体如何衡量空气质量也是众说纷纭。

  于是,杜少中不得不一再在媒体面前解释几个概念的混淆问题———这也成为“环保课堂”的主讲内容之一。他曾详细解释过“蓝天意味着空气好”只是通俗提法,阴天、雾天是自然现象,并不意味着一定污染;也曾明确指出过,用图片乃至人的感受来衡量空气质量是不科学的,空气质量达到一级的天气并不比二级天气给人感觉更舒适;至于北京的大气污染指数,更不像某些媒体用“室内空气质量测量仪器”测出的那样恐怖……实际上,北京的空气质量是完全符合一个健康的人、包括运动员正常体育运动的需要。

  不过,杜少中也指出,人体的感觉还是相当重要的,他们的目标除了空气质量达标,还有就是“让大家感觉好”。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有的代表团,比如澳大利亚,他们就说,如果运动员觉得空气质量确实不适应,他们允许运动员退出。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不支持Flash

焦点专题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