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祥物表演团队志愿者:功夫福娃从来就没有意外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9:35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北京青年报报道,5日,记者在摔跤馆目击了吉祥物表演团队的志愿者排练。身穿福娃充气服的志愿者,顶着烈日在场馆观众入口处,又是拍手又是踢腿,蹦蹦跳跳,格外欢快,半个小时下来,志愿者脱下表演服装已是大汗淋漓。《功夫熊猫》里龟仙人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意外”,福娃生动的表演功夫也一样没意外——精彩的背后是志愿者们付出的辛苦和汗水。

  记者看到,一名志愿者穿上这套福娃装备需要15分钟左右。首先,志愿者需穿上一件带有两个兜的背心,一个兜里装有一块空调电池,另一个兜里是一块充气电池,并配有两个开关。开始穿“充气服”了,志愿者得把自己的脚绑在福娃的脚里,由于男同学的脚普遍较大,穿上很费劲。之后,志愿者把裤腿和上身衣服套上,再由其他志愿者帮忙把背后的充气管和空调管连接起来,系上拉索开始充气。这样,一套福娃表演服才算是成功穿上了。

  变身福娃之前的准备工作

  团队负责人金彤介绍,有的服装中配有手柄,志愿者可以抓住手柄做出各种动作,相对容易一些,但也有些服装没有配备手柄,这就需要志愿者在做动作时达到非常大的幅度,“这是一件非常考验体力的事。”金彤告诉记者,“虽然服装里面有空调装置,但这么大的运动量,还是会出很多汗。”

  赛时,摔跤馆将有10名志愿者承担起这项工作。他们将在赛前两小时上岗,一人表演半小时,同时会有2名志愿者负责解说协调,他们将以这种方式欢迎观看奥运会摔跤比赛的各方来客。

  每次表演完都累得大汗淋漓

  几天前,法制晚报的记者也目击了另一场福娃“习武”,来自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志愿者们组成了奥运福娃拉拉队,他们穿戴着厚重的道具服,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奔跑、跳跃等动作。

  记者注意到,道具服有三种式样,一种是充气式的,还有毛绒的以及大头娃娃式的。充气式道具服更显憨态可掬,毛绒式道具服更适合表演动作,而大头娃娃式的因头部很大显得更可爱。

  在拉拉队练习时,马步冲拳、侧踹腿、后空翻……这些武术动作也被加入进去。

  指导老师崔华告诉记者,170余名学生从6月中旬开始每天至少练习三四个小时,增加新动作时,同学们还要加练。高强度的训练让同学们每天都很辛苦,有的同学就趁着训练间隙躺在地上眯上一小觉儿。身穿毛绒道具服的张帅是一名女福娃,她告诉记者,练习结束后,道具都是潮湿的,来不及晾干又要接着练习。

  北京体育大学志愿者们组成的福娃拉拉队

  志愿者练习间歇,记者试穿了充气式福娃道具服。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记者先站进道具服内,肩上背着6斤重的电池背包,背包与道具服的充气口相接后,志愿者便将福娃身后的拉链拉好。这时,将电池背包开关打开,空气由充气口进入,眼见道具服被慢慢充满气,人的头部大约在福娃的眼睛部位。在道具服内视线不太好,只能从4个网面小孔看到外界环境,走路像踩在海绵上,无法掌握平衡。虽然只有三四分钟,记者已受不了,脱下道具服后,身上的衣服已经全湿了。(文/胡珉琦 胡晓宁 摄影/王丹 乔枫伟)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不支持Flash

焦点专题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