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 周晓亮 廖宇翔 罗晶)北京奥组委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赵东鸣公布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颁奖仪式的背景音乐。这些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音乐,如中国民歌《茉莉花》、古老编钟和玉磬共同奏出的旋律等,届时将回荡在各个奥运赛场。
据介绍,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302场、残奥会472场,共计774场颁奖仪式上将使用颁奖仪式音乐,及将在奥运会、残奥会比赛现场播放的体育展示标志音乐。
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音乐由谭盾与王和声共同创作完成。颁奖仪式音乐由标志音乐、入场音乐、颁奖音乐、退场音乐四部分组成。
标志音乐主要在颁奖仪式开始前奏响,标志颁奖仪式开始,标志音乐在奥运会赛时将配合颁奖仪式片头播放,长度大约25秒左右。谭盾以湖北曾侯乙编钟的原声与玉磬的声音融合交响乐的演奏,形成了“金玉齐声”、“金声玉振”的宏大音乐效果,与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的理念一致,音乐唯美、时尚,完美地结合了古今音乐和民族元素,符合颁奖仪式的整体感觉。
由于有着2400年历史的曾侯乙编钟是国宝级出土文物,不能随便敲击,谭盾就选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特别采录的编钟音响。而玉磬的音乐,则是他为北京奥运颁奖仪式专门录制的。
入场音乐是颁奖仪式开始后,获奖运动员入场后奏响。王和声创作的此版入场音乐采用交响管乐配器,节奏鲜明,极具感染力,给人以欢快、激奋的感觉。
颁奖音乐是在颁奖的过程中播放,谭盾完美地结合了古今音乐和民族元素,融合了编钟与玉磬的激越之声与“茉莉花”曲调,圆满地营造了运动员接受加冕时庄严、隆重和神圣的氛围,音乐气势恢宏、舒展大方,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退场音乐是颁奖仪式结束后,在运动员退场的过程中播放。谭盾创作的退场音乐曲调欢快、轻松,节奏明快,做到了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音乐艺术与体育元素相融合的佳作。
在作曲家谭盾的指挥下,颁奖仪式音乐由中国爱乐乐团与石头(blog)音色乐团共同演奏录制完成。王和声创作的颁奖仪式运动员入场音乐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录制完成。
谭盾谈灵感来源:
喝茶时偶然看见古匾
发布会上,有记者问起奥运颁奖音乐的创作者,灵感来自于哪里?
谭盾说,接到创作颁奖式音乐的任务时,自己感到压力很大,于是就去了上海的古典园林——豫园,喝茶解压。结果,他在那里找到了灵感:“我发现豫园那么古老的庙有一块匾,匾上面写着‘金声玉振’。我当时想这也不是音乐厅,怎么会有‘金声玉振’呢?我赶紧回去寻找‘金声玉振’的来源,我最开始以为是音乐的名词,其实,我在寻找‘金声玉振’的出处时才发现,在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已经提出了‘金声玉振’,世界未来最终和谐之音。”
谭盾表示,他特意在音乐中融入中国古代乐器——编钟和玉磬奏出的旋律,以充分展示中国文化中和谐、融合、共存的精神。他说:“颁奖音乐一定要有一种非常荣耀而辉煌的感觉。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因为这是在北京,我希望通过颁奖音乐,让所有的观众觉得这里是‘水火交融、金声玉振’的故乡,让所有人听到它觉得高贵、温暖,觉得这只是在中国,不可能是在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