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作曲家谭盾5日详细解读了由他主创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的音乐。谭盾在奥运会主新闻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说,颁奖仪式开始的音乐,将以湖北曾侯乙编钟原声与玉磬声音融合交响乐的演奏,把古今音乐和民族元素结合起来,音乐唯美、时尚。颁奖过程中播放的颁奖音乐,则在编钟与玉磬的激越乐声之外增加了“茉莉花”曲调,营造了庄严、隆重和神圣的氛围,音乐气势恢宏、舒展大方,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综合新华社消息
颁奖仪式音乐由四部分组成
奥运会的颁奖仪式音乐分别由标志颁奖仪式开始的标志音乐、获奖运动员入场时的入场音乐、颁奖音乐以及退场音乐四部分组成。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音乐由谭盾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员王和声共同创作完成。
他说,在标志音乐中,谭盾以湖北曾侯乙编钟的原声与玉磬的声音融合交响乐的演奏,形成“金玉齐声”、“金声玉振”的宏大音乐效果,与北京奥运会“金玉良缘”的设计理念一致;入场音乐的创作者王和声采用交响乐配器,节奏鲜明,给人欢快、激昂的感觉;而在颁奖音乐中,谭盾将“茉莉花”的曲调,融合了编钟与玉磬的激越之声,营造运动员接受加冕时的庄严、隆重和神圣氛围;谭盾创作的退场音乐的曲调欢快、轻松、节奏明快。
谭盾还与瑞典音乐家罗伯特·威尔斯共同创作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体育展示标志音乐,在比赛开始前大屏幕宣传片、运动员上场、比赛转场等很多环节播放,时间大约45秒。
选择“茉莉花”源于其国际认知度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茉莉花”作为颁奖音乐曲调时,谭盾说,他们一开始便要寻找一个具有中国符号、中国民间特色、中国人精神传统体现的音乐符号,经过群策群力,认为“茉莉花”是最好的代表。因为从香港回归到北京的申奥宣传片都将“茉莉花”这个旋律变成一种符号。所以大家最后决定通过“茉莉花”的音乐元素来呈现中国音乐的符号。
这位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获得者说,在颁奖音乐最开始时用了“茉莉花”的原型,之后立刻转为荣耀、高贵、礼仪的状态,进入“金声玉振”的状态。录制这段音乐也充满了时空交错的意味。
由于曾侯乙编钟是2400年前的文物,只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由江泽民主席特批下演奏过一次,因此这次录制使用的是从湖北声像博物馆借来的资料录音。而100多件玉磬是2008年完成的。
“玉振”,采集安徽灵璧和湖北荆州的玉石新近打造的一组玉磬,是谭盾专为北京奥运会颁奖而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支玉磬乐团。谭盾强调:“特别之处就在这里,2008年制作的玉磬与2400年前的编钟形成了金玉和声,真是‘金玉良缘’,与北京奥运会奖牌的设计理念一致。”
上海女婿豫园喝茶找到灵感
音乐的灵感来自哪里呢?谭盾说,他从来没有为冠军们做过音乐,为自己特别崇拜的英雄做音乐,如果能够找到中国精神文化的源头该有多好。冠军是如何形成的?就是思想和精神的平衡达到极致的状态。得到了冠军以后,他们回馈于社会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社会的平衡、精神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