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王笑笑)悠扬的旋律、悦耳的音色,古典与时尚完美相容的曲风,令人不禁为之陶醉。这便是即将在北京奥运会上奏响的颁奖仪式音乐。昨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音乐及体育展示标志音乐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举行,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相关负责人及3位音乐主创者向中外记者讲述了这几段乐曲的创作经历及表达的内涵。
金声玉振 诠释中国文化精髓
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音乐由标志音乐、入场音乐、颁奖音乐及退场音乐组成,其中入场音乐由军乐作曲家王和声创作,其余3段音乐由作曲家谭盾谱写。4段乐曲中,以最先奏响的标志音乐尤为引人。说起它的创作,还有一段故事。
2007年的一天,谭盾正在上海为创作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音乐绞尽脑汁。尽管当时已听遍了历届奥运会的颁奖音乐,灵感还是没来“敲门”。“究竟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应该是什么样子?”谭盾理不出头绪,便到上海著名明代园林豫园喝茶放松。在那,他偶一抬头,看到古老的庙宇门口挂着一块牌匾:“‘金声玉振’?这不正是中国要传递给全世界的理念么!”
就是这“一刹那的心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标志音乐诞生。该段乐曲以湖北曾乙侯编钟原声、现代玉磬演奏和交响乐演奏融合而成,形成了“金声玉振”的宏大音乐效果。“‘金声玉振’所表达的和谐、平衡、共存的哲学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更是我们的祖先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融的预见。同时我认为,运动员之所以能够登上最高领奖台,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精神和身体达到了平衡、谐和的境界。”为了凑成这段“金玉良缘”,谭盾特地从湖北声像博物馆找到了1997年香港回归时的曾乙侯编钟演奏原声,配以今年采集的玉石制作的玉磬,两件相隔2400年的乐器所共同演奏的这段音乐,被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赵东鸣誉为“千年等一回的声音”。谭盾认为,“这段表达了高贵、爱与尊敬,充满了荣耀与辉煌的音乐,是中国献给奥运会、献给全世界最好的礼物”。
此外,谭盾还在自己创作的3段音乐中多次采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他解释道:“在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音乐中,我们一定要充分体现中国元素、民间特色和中国人民的传统精神。《茉莉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符号,作为中国音乐的代表当之无愧。”
中西结合 瑞典名家倾情奉献
体育展示是“奥运会的脸面和形象”,而配合体育展示宣传片在奥运会比赛现场播放的体育展示标志音乐是体育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体育展示标志音乐由谭盾和瑞典音乐家罗伯特·威尔斯共同创作,曲风既拥有国际化特征,又不失中国民间特色。
威尔斯是当今世界杰出的青年钢琴演奏家,他认为,能为北京奥运会带来西方音乐元素,这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大价值;而谭盾运用中国音乐元素所作的修饰,让他觉得“棒极了”。
威尔斯说他的灵感来自奥林匹克五环:“我主要运用了5个音进行创作,使人们能够感受五环表达和传递的友谊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