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做奥运村里的潮人吗?那么你首先就得知道这样一句英文——“can we exchang a pin?”(我们能交换徽章吗?)在奥运村、在MPC、在比赛场馆,现在正流行着一股风潮——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追逐的是奖牌,而其他人追逐的则是一枚枚各具特色的奥运徽章。从志愿者到记者,甚至运动员每个人的工作证上你都能看到几个造型各异,颜色鲜艳的小徽章,收集得多的人甚至把徽章缝到了帽子上。
小小的徽章本是一种很一般的东西,它可以别在帽子或衣服上。但在北京,徽章现在已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收藏品,尤其是那些有特色又稀少的徽章更是成了至潮之物,而交换徽章的“游戏”也在不知不觉间流行起来。小小的徽章本来就是为了比赛后,各国运动员交流感情而制作的,与球场上交换球衣一样,奥运会上的运动员通常会交换徽章,这个传统已经持续了很久。在参加奥运会之前,各个国家都会发给运动员一定数量的带有各自国家特色的徽章。
而现在奥运村里的这场“徽章奥运会”,连接的却是整个世界。换一枚徽章就等于结下一份友情。在按摩室工作的志愿者陈亮就依靠徽章认识了许多外国朋友,“他们还会主动送我一些他们的收藏。”许多不懂英语的工作人员在自己身边带上一张纸,上面写着“can we exchang a pin?”看到不同国家的人走过就展示给他们看,于是两三分钟后你就能看到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这些闪亮的收藏让人们感受到奥林匹克大家族的魅力,也成了这个微缩社会中原创的生活方式。来自圣卢西亚的莱昂纳多是一名70多岁的老人,从昨天起他在MPC门口摆了一个小摊,专门与人交换徽章。作为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客人的他从1984年开始就跟随每一届奥运会来到不同国家,“如今我的家里已经收集了20000个奥运徽章。我希望这次在中国能换到更多,结识更多的朋友。”在莱昂纳多看来这已经是一种文化,“每一次交换都是享受。”在其带动下一个小小的交易市场已经悄然成立。而记者粗略地探听了现在的行情,美国、日本代表团的徽章因为别具特色,所以想换的人特别多。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中国代表团的徽章和倒计时100天纪念时的金色鸟巢徽章。
“召开奥运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金牌,而是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奥运徽章收集也是一样。每一枚都有你心中的价值。” 莱昂纳多的话听起来很有分量。
奥运特派报道组
张昊 刁勇 汤敏 殷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