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欢与体育歌曲太有缘分
当1985年,刘欢以北京首届高校英语、法语歌曲比赛双料冠军的身份崭露头角的时候,可能不会有太多人想到,他日后居然会成为中国流行乐坛指标性的人物。1987年,电视剧《便衣警察》和《雪城》的两首主题歌,让刘欢奠定了自己在乐坛的地位。但是,真正让他确立了自己在华语乐坛不可动摇的一哥地位的还是体育歌曲。
1990年,刘欢和韦唯一起合作了第十一届亚运会会歌《亚洲雄风》,这首歌风靡了几个时代,也成就了刘欢和韦唯这对乐坛的大哥大、大姐大。自此,刘欢就和体育歌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他和韦唯合作演唱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主题歌《五星邀五环》和首届东亚运动会主题歌《崛起的东亚》;同年,他应北京奥申委邀请与韦唯合作录制奥斯卡奖获得者乔治·莫罗德专为北京申奥创作的歌曲《Good Luck Beijing祝福北京》英文版,并赴摩纳哥参加2000年奥运会举办国揭晓仪式;1994年,刘欢应邀赴日本参加第十二届广岛亚运会开幕式,演唱自己的作品《让我们同行》;2001年,他与毛阿敏合作演唱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主题歌《又见彩虹》;今年,他独立创作《福娃奥运漫游记》主题曲《北京欢迎你》,并与蝌蚪合唱团联袂演绎。
二十多年来,刘欢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整个发展过程,也几乎获得了流行乐坛的所有荣誉。而在北京筹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他和奥组委积极配合,在很多方面都为奥运的筹备工作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可以说,无论是资历还是实力,刘欢演唱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都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莎拉·布莱曼与奥运会匹配
身份可匹配奥运会
先撇开奥运歌曲这个前提,单是莎拉·布莱曼的个人简历在世界女歌手范围内,很少有人可以企及。作为一位歌唱家,她能在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舞台剧原本是无法融合甚至对立的音乐空间,创造性地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她曾创造了单曲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张的惊人纪录。她的歌迷不仅来自歌剧界、舞台剧和古典音乐界,更有大量歌迷是喜欢流行音乐的年轻人和发烧友。
站在舞台上的莎拉被称为“月光女神”,她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拥有摄人心魄的嗓音、美丽冷艳的外表,再加上轻灵蛊惑的衣饰,时而幽婉、时而柔媚、时而俏皮、时而高雅。不刻意标新立异,但每次舞台亮相必能感动全场。这样的重量级别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演唱者的身份显得非常匹配。
她是世界音乐名片
早在奥运歌曲征集阶段,就有音乐界的有关人士介绍:奥运会歌曲就其本质而论,应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歌曲。它要迎合的受众不是单一的民族,不是单一的国家,而是要面向整个世界。这样的歌曲不仅对作曲家是一种挑战,对演唱者更是一种考验,演唱者的声音要有国际性特点,也要有广泛的认知度。否则再优秀的作品如果没有好的歌者,那就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这些要求对于“世界音乐名片”的莎拉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来自美联社的评论说,“莎拉·布莱曼影响力大,也很特别。”她的名字在世界家喻户晓,在西班牙,她被称为“歌剧天使”;在德国,她被称为“舞台剧歌后”;在日本,她被称为“超人气歌星”。
与奥运会素有渊源
莎拉·布莱曼是一个与奥运有缘的歌手。从张艺谋导演透露,奥运会是属于世界体育迷的盛会,由外国歌手演唱奥运会主题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时起,由莎拉担纲的呼声就一直存在。毕竟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30岁出头的莎拉·布莱曼与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合唱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闭幕主题曲《永远的朋友》,让全世界的人们都难以忘怀。就连莎拉·布莱曼本人都曾对媒体表示,她对演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很感兴趣”。
竞报记者 李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