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味道:正在回归的风景 奥运使自行车再次风行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1:58   南方日报
北京味道:正在回归的风景 奥运使自行车再次风行

  “那时人们希望到处都是商品,30年前北京人梦想的天堂,也许比今天还要寒酸。”北京作家石康在一篇文章里感慨,30年,北京走完了1000年。30年前的北京居民,没有多少人会料到代表特权的小轿车,会如此迅速的进入寻常百姓家;当然他们更不会想到,当年最“潮”的“永久”“凤凰”“飞鸽”自行车,30年后却早已与流行无关。

  30年前,一辆“永久”,就像一辆帕萨特或者本田,他对于一个中国家庭而言,象征着一种奢侈和便利的代步方式。而对外国人而言,这是理解中国的一个符号。事实上,自行车在当时成为了中国形象的代表。甚至当年的小布什,在中国留下的最出名的照片就是在北京大街上蹬自行车。小布什说,他希望在时隔30多年之后,仍然能在北京骑上自行车。

  奥运就在眼前,潮流的风向永远不可预测,在7月20日北京颁布机动车限行政策之后,大街小巷上那条流动的风景线似乎又回来了。尽管人们的坐骑从“永久”、“凤凰”换成了“捷安特”,只要街道有容纳自行车的空间,人们便重新选择这种绿色的出行方式。

  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自行车都是最紧俏的工业品。1981年秋,湖北应城农民杨小运超额出售公粮两万斤,有人问他想要什么奖励,杨小运回答:我想要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自行车铃声响起,人们踩着踏板想去哪儿就能去哪,这是个平等的世界,大家都踩着黑白两色的单速自行车,没人可以改变这项运动。

  北京市规划委近期组织了有关交通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北京旧城交通问题的发展策略。这份研究报告提出,自行车交通方式仍然是城市交通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由于自行车是一种环保型的交通方式,应给其保留适当的空间。

    老李的“奥运坐骑”

  7月20日,北京颁布机动车限行令的第一天,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把摄像机架到了北京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的复兴门桥上。记者在镜头里敏锐地发现,除了车流比往日明显减少,路边骑车的人似乎明显增加。

  老李在复兴门附近的一家研究机构上班,属于内退的人了,不过单位还有他的办公室,老人闲不住,有空还是往单位跑。

  “都不记得上一次骑车去上班是什么时候了,这不又把老家伙给使上了。”年近60的老李向记者解释。40年前他刚从辽宁一所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怀着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来到首都,一下火车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没事的时候去长安街上走走,太有气势了。”他还觉得普通人蛰居的小胡同极具人情味;而红墙绿瓦灰色的主体建筑则显得很有皇城的派头;除了年头会刮几场沙尘暴,能见度极低,人们掩面出行,平常日子基本上阳光明媚,空气清新。

  而上班之后,他的梦想就是有一辆自行车。“那时候买辆车需要一年的工资,不,还需要票,先拿到票,然后再攒上一年的钱。”即使那时是国家公务员的身份,买到一辆车还是花了他一年的工资,然后骑着它去天安门广场逛了一圈,当时正值秋季,是北京一年当中最好的季节,蓝天白云,秋高气爽,马路上车辆不多,也不存在尾气污染,骑车在北京的街道上,让他感到身心舒畅。在接下来的将近10年里,老李换过好几次住处,无论离工作的地方是远是近,北京最初留给他的美好印象让他一直保持着骑车上下班的习惯,最长的时候他需要骑40多分钟的路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焦点专题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