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四年前从雅典打包行李回家时,拉托尔的口袋里揣着块奖牌,银色的。虽然距离冠军尚有一步之遥,但这份收获已经足以让他成为印度奥运史上最伟大的名字——第一块银牌。时隔四年之后,旗手拉托尔的出场没多大意外可言,只是你要知道,从平凡生活踏步迈上奥运赛场,这里头的曲折总是比构思一个亮相要繁复得多。
阴差阳错入对行
印度的体育新闻往往被分成两块,要么是围绕板球的,要么就都算在“其他运动”的范畴里,哪怕是号称天下第一盛会的奥运也轮不着个例外。板球之于印度,那就好像是个巨无霸般地存在,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其他职业运动都是要讲究点缘分的。
拉托尔出生于印度杰萨梅尔,十五六岁的时候,他的个子已经拔得挺高了,就像印度大部分的男孩子那样,他的最爱也是板球。有一天,一位板球教练来学校挑人,拉托尔兴奋得马上报名,而且表现得不错。但这事儿在他的妈妈看来却似乎不太理想,“因为不少板球选手都是从小就开始接受训练的,而那会儿我的年龄已经有点大了。妈妈怕我基础太差,所以就把我劝了下来。”没有“搀合”到板球的世界里,现在看来这也不是件坏事,要不怎么说“各人自有天命”呢?后来拉托尔考入了印度国防学院,参了军。因为在服役期间的枪法不错,拉托尔被召入了印度射击队,时间是1998年。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抗风能力略逊一筹的拉托尔最终在男子飞碟双多向的决赛里输给了美国选手。虽然在祖国迎接他的是无尽欢呼,但遗憾却是留在了心间。此后,他更换教练,拜到了那位美国冠军的恩师门下,“只要能丰富我的大脑的人都是我的教练”。
缺金少弹险生退意
虽然射击运动对“当打之年”的定义甚是厚道,但毕竟时光匆匆,没几个正常人会拿奥运资格来开玩笑。所以,拉托尔和队友们在年初闹起的那场退赛风波里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美国的奥运射击队员们在专业催眠师、脑电波监控仪和每年数百万美元的支持下备战时,印度力量却一度面临自掏腰包训练的困境,这份落差的确不小。所以到了今年3月的时候,原本就只是靠着比赛养家糊口的印度射击选手们联名抗议,甚至有人提出要退出奥运会。
拉托尔说:“其实,我并没有真的想过要放弃奥运会。但当时子弹供应连基本训练都快保证不了了,而这笔花费的确不是普通人可以负担得起的。”
过去,印度步枪协会在训练中消耗的子弹一直都是由政府体育部门提供的,但到了近两年,这份支持却突然被撤了去,步枪协会被要求承担这笔费用。一来资金有限,二来对子弹的采购也没摸准门道,所以这一来二往,缺金少弹的副作用不久就反映到了选手们的身上。
不过现在,这个“误会”显然是得以圆满解决了。“我们希望在北京奥运会的射击项目上获得两到三块奖牌。印度自参加奥运会以来,还没有拿到过金牌,我们的射击运动员承载着整个印度的奥运梦想。”印度步枪协会秘书长巴勒吉特·塞迪一边感叹着北京奥运村的舒适,一边也不忘壮壮士气。毫无疑问,拉托尔正是当下吸引着最多关注的印度选手,就好比中国的姚明和刘翔。只是我们习惯了含蓄期待,而人家的金口就多少有点百无禁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