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昨天的奥运圣火传递中,八达岭、大运河成为最具特色的亮点。
昨天7时,圣火从八达岭长城出发,开启了北京奥运火炬在京第二日的京郊之旅。火炬先后在延庆、昌平、怀柔、密云、平谷、顺义、通州、东城八个区县传递,在地坛公园拜台结束。
奥运巨龙腾飞长城
奥运火炬在八达岭的传递并非是火炬与长城的首次亲密接触,但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八达岭和2008名青年学生一起组成的“奥运巨龙”(见图一),展现了与“祥云”携手腾飞的壮美景观——云雾缭绕的烽火台之间,一条巨龙盘踞于此,好似腾云驾雾一般。
7时5分,第一棒火炬手空军特技飞行员、被誉为“英雄试飞员”的李中华向群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高举火炬跑向城楼。李中华说:“昨天传第一棒的是杨利伟,今天是我,两天的第一棒都是军人。作为军人,我们也要铸成祖国的钢铁长城。”
随着李中华高擎火炬跃上长城,“中华长城奥运龙”随之而起;它时而展现华贵的龙体,时而形成夺目的绿色及多彩的“龙鳞”场景……
晨报记者 周萍/文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摄
通州运河“船”递圣火
17时许,火炬在通州开始了最富特色的水上传递。圣火伴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和两岸秀美的景色,犹如徜徉画中——这是圣火第四次进行水上传递,也是北京站唯一的水上传递。
据工作人员介绍,通州运河传递共6艘仿古船参与,仿照乾隆下江南规模,包括一艘皇船“安福舻”、两艘官船和3艘漕船,呈品字形浩浩荡荡地行驶在运河中。为首的“皇船”也是按照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乘船1比1的比例仿制的。
传递之后,记者探访了“安福舻”。这艘船长28.9米、宽6米,船身通体呈黄褐色,船头船身和船尾装饰着龙凤浮雕,船身内部结构设置豪华而古朴。贵重的手工雕龙木柱,传统的木制镂空窗户,精致的大红色软包墙壁,船舱顶部描画着金色团龙造型……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晨报记者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