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报讯(记者邓跃)为了在奥运会期间,给各国运动员、游客提供最精确的天气预报服务,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全国36名气象专家组成奥运预报服务决策团队,启用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完成奥运会期间每个时段、每个赛场的具体天气预报服务。
同时,我国的极轨卫星风云一号D星,静止卫星风云二号C、D双星和风云三号A星,将全天候监测奥运天气,并首次推出大气污染状况、城市气溶胶、太阳紫外辐射和城市热环境等精细化的环境监测分析产品。
多国专家支援
奥运气象服务
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王建捷介绍说,在世界气象组织的框架下,中国气象局牵头就奥运气象服务涉及灾害性或高影响天气的技术预报方面开展多边合作。
“现在参加国际示范项目的天气预报系统来自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中国和中国香港,是8个强对流的临近预报系统,在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已经实施了4年时间。还有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一共有6个国家参加,叫RDP系统,将为奥运气象提供技术支持。”王建捷说。
三大团队保障
奥运气象预报
王建捷表示,奥运会期间,直接服务于奥运会的气象服务团队包括预报服务决策团队、现场服务团队、系统运行与综合保障三大团队共36人,其中包括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的16位气象专家。他们将分别在北京市气象局本部、奥运场馆、顺义水上运动分中心、奥组委SCC现场等地提供跟进式的气象服务。
奥运会期间,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将向社会各界提供体育赛事、大型活动、城市运行、公众日常活动四大类气象服务产品。不同服务对象获取服务信息的途径也多种多样,社会公众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电话、网站、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预警塔等多种途径获取中、英文两种气象信息,中国气象频道奥运期间将每半小时更新一次气象信息。
“姊妹星”全天候监测
奥运天气
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气象卫星家族成员齐上阵。目前,在轨运行的极轨卫星风云一号D星,静止卫星风云二号C、D双星,处于在轨测试阶段的我国新一代极轨卫星风云三号A星,早已擦亮了眼睛,以监测北京奥运期间的风云变幻。
风云二号C星、D星两颗“姊妹星”,形成“双星观测、互为备份”的格局,在我国上空3.6万公里的高度上静观天气变化;而风云一号D星和风云三号A星则围绕地球南北两极不断旋转,对天气进行全球、全天候、三维和定量化探测。一动一静的配合,让奥运期间的风云变化全都落入卫星敏锐的监视范围内。
针对奥运和汛期气象服务的特殊需求,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启动静止卫星双星加密运行模式,每15分钟即可获取一张卫星云图,从而实现对天气系统的连续变化情况、发生发展过程的宏观、实时监控。
奥运会举办期间空气质量、紫外线辐射等情况备受运动员关注。因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利用风云三号A星上装载的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地球辐射监测仪等遥感仪器资料,首次推出大气污染状况、城市气溶胶、太阳紫外辐射和城市热环境等精细化的环境监测分析产品。利用微波遥感仪器,对大气温度、湿度的垂直分布状况进行监测,把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推导出来,这对于分析大气的运动和变化,行星系统、大尺度和中小尺度天气分析发挥重要作用,为提高中长期数值预报能力和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