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开幕式鸿篇巨制根本无需影评 李宁点火如上九天揽月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09日09:27   东方体育日报

  本报记者 袁汉

  哇!

  《北京奥运开幕式》这部鸿篇巨制的史诗巨片也许根本不需要影评,它需要的只是这样一声感叹:“哇!”

  这是人类最常用的感叹方式,并且放之四海皆准,连翻译都不用。据非正式统计,地球上有80%的人每天至少会“哇”上一次。不要因感叹的司空见惯而轻视了感叹的力量,坐在足球场或篮球馆里看过比赛的人都知道,上万人齐声一“哇”的声音有多震撼,何况,这次是全世界数十亿人一起感叹。

  鉴于制片方的要求,影片在8月8日晚8时全球同步首映,对全球时差的忽略,本身就是制片方对影片质量信心的表现。尽管失去了北美和欧洲部分票房的支持,《开幕式》一片仍携其强大的阵容、恢弘的场面和巧妙的构思,一举成为近四年来首屈一指的超级巨片。

  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数字,先期上映的国产大片《赤壁》投资号称8500万美元,而《开幕式》仅搭建主外景“鸟巢”一项就斥资5亿美元,连同其续集《闭幕式》的拍摄开支也有1亿美元。这种集举国之力拍出的大手笔之作,已无法用“大片”描述,只能称之为“巨片”。

  近30000支焰火贯穿始终,为全片奠定了华美雄浑的基调,也对导演驾驭全局的功力提出了挑战。张艺谋统率着1.5万人的演出阵容,剧组工作人员也多达5000人,他的杰出统筹力使《开幕式》一片在场面、演出、氛围和声光效果方面达到艺术上的高度统一,毫无虎头蛇尾之感。

  从演员表演看,张艺谋大胆起用了众多初涉影坛的演员,而发掘演员性格中自然的一面正是他早期的专长。从《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到《我的父亲母亲》,都充满纪录片式的写实印迹,而张艺谋后期执导的《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则力图以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取胜。

  《开幕式》是以上两种风格的集大成者,从用中文和阿拉伯数字呈现倒计时一幕,以及蓝绿二色的巨大地球模型不难看出,本片的主旨是展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口号,而在这个大主题下,又掺杂着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和今天的强盛发达这两条叙事线索。

  男一号李宁点燃主火炬是全片的高潮,也是历来拍摄奥运大片的主要着墨点。张艺谋并没有落入前人的窠臼,悉尼人八年前想出了破浪而出这样的绝招,既然别人下五洋捉鳖,咱们就上九天揽月。李宁脚踏祥云在“鸟巢”顶端健步飞奔的场面,着实不是随便哪个导演都能想得出的经典。

  任何一部影片,即使是巨片,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瑕。《开幕式》一片本身在艺术的表达和创新上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但仍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例如朝鲜和韩国代表团终究未能合在一起携手入场。当然,这已经不是张艺谋所能掌控的问题,而他和他的同事们也确实成功地让全世界在四个半小时里暂时忘却了这些问题。昨夜,全世界只有一个声音:

  哇!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