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奥运,新北京”,北京人这样承诺。在北京采访奥运会5天后,记者发现这样的一句普普通通的承诺,已经被北京人化为了具体的行动。北京人的热情,北京人的微笑、北京人的真诚,让北京奥运令人印象深刻。
往返于酒店、会场、机场、体育场馆间,绝大多数的时候,要搭乘地铁。每天在地下世界里不辨方向的四处奔走,随着人流上电梯下楼梯,身上的诺斯兰快干T恤往往是还来不及干透就又湿了。辛苦不是问题,问题是记者常常在一个个地铁站为找不到一条更快捷的路线而发愁,但是几乎每每在这个时候,都会有北京人走上前来提供帮助,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志愿者,他们就是一个个很普通的正为生计奔忙的北京人。
8月6日,记者从永定门附近的酒店第一次去新闻中心,该怎么走近?一个被问到的北京市民向记者详细解释该怎么去:“先坐2号线,到雍和宫换5号线,到惠新西街南口换10号线,在北土城换8号线。”一番介绍,让记者如坠云里雾里。于是,这位正忙着赶地铁的40多岁的中年人拉着记者找到最近的一幅北京地铁示意图,继续不厌其烦地向记者讲解。
8月7日,去丽亭华苑酒店采访乒乓球抽签仪式,一路问路找到了知春路,但是酒店在哪里却无论如何找不到了,问了两个人都摇头,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走过来:“你去丽亭华苑?跟着我来吧!”一路将记者送到可以望见酒店的路口,小姑娘转身离开了,记者只来得及说声谢谢。
在北京采访奥运会,另一个特殊的人群——出租车司机也令记者印象深刻。为了能够满足主新闻中心以及奥运场馆周边运动员、官员、记者以及服务人员的方便,许多出租车司机往往宁可跑上十几公里的冤枉路,也要赶过来,费油不说,自己的收入也要受到影响。对此,两位被记者问到的司机的回答几乎一样:“为了奥运会嘛!损失点也值!”
北京奥运会,不仅让城市更美丽、让天空更晴朗,也让北京人更文明了。
高寒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