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记者 许晓青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当“鸟巢”上空回荡《春江花月夜》的昆曲念白时,中国“百戏之祖”从华丽的历史画卷中苏醒过来,走上奥运舞台。
“鸟巢”之夜,一位温婉的“小生”,甩起水袖,向全世界超过四十亿电视观众演绎具有六百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昆曲。
这位“小生”是二十五岁的昆曲新秀曾杰。他在“鸟巢”的“秀”不到三十秒,谢幕之后他又变回自己的本来面目——在厅堂版《牡丹亭》中饰演书生柳梦梅。
昆曲,发源于六百多年前中国的吴地,二00一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名列榜首。令人遗憾的是,在十三亿中国人中,与曾杰一样活跃在昆曲舞台上的“小生”不超过二十位。
又是一个夜晚,北京东四十条南新仓,丝竹声声,吴侬软语。曾杰和他的搭档、十九岁的胡哲行,在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皇家粮仓”内,演绎与这座建筑几乎同龄的昆曲。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恋,如泣如诉。
这座古老的粮仓,比紫禁城的年龄还要大十岁。在这里先享牡丹宴、再赏《牡丹亭》,是北京新贵所标榜的优雅“奥运生活”。这里也被台湾文化界评为“京奥之旅”最不容错过的一站。
或许只是巧合,北京奥运举办之时,全中国乃至全球最妖娆的“杜丽娘”与“柳梦梅”几乎同时来到这座奥运之城飙戏。
梅兰芳大剧院上演的是青春版《牡丹亭》,这一由白先勇先生操刀改编的剧目,成为与奥运开幕同步的“京奥献礼之作”。
恭王府内,古戏台上全新亮相的《浮生六梦》,少不了杜丽娘梦中的爱情。
湖广会馆,日本歌舞伎“国宝级”大师坂东玉三郎在此领衔主演中日版的《牡丹亭》。
在距离“鸟巢”最近的奥林匹克公园“祥云小屋”,二十二岁的闺门旦蔡晨成说,要把最美的“杜丽娘”献给奥运。
无论是哪一朵“牡丹”,奥运期间的上座率都令人吃惊。青春版《牡丹亭》几乎场场爆满。“皇家粮仓”虽票价高昂,但散客专场已排至奥运会后。
热衷于抢救昆曲的“学术超女”于丹感言:昆曲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她希望,昆曲细腻、婉转、精致、唯美的特点,作为一种“元素”,走进当下的时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