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朝阳区林萃西里16号楼,一幢新建的4层红褐色小楼。从7月4日开始,这里作为奥运安检志愿者的驻地,将承载3000余人的饮食起居。昨日,记者前往该驻地进行了探访。
宿舍楼将改造成商用
住在这里的志愿者们大部分负责奥运村、鸟巢等重要奥运场所的安检工作。小楼的一至三层为男生宿舍,四层则是女生宿舍。地下室为餐厅和活动场所。宿舍之间用木板做了简易的隔断,宿舍内没有电视等电器,只简单摆放了几张上下铺的铁床,每个房间住14人至22人不等,卫生间和洗澡房均为公用。大部分志愿者要在这里住到奥运会结束,有些人还要一直坚守到残奥会结束方能撤离。
警方表示,这幢临时宿舍楼以后将改为商用楼盘,所以布置得非常简易,便于今后改造。
志愿者分三班轮流上岗
志愿者们每日分早中晚三班上岗。早班4点半起床,5点30分集合,6点到岗,下午2点左右回来休息;中班下午2点接班,晚上10点返回;而晚班则晚10点接班,早晨6点返回驻地。
在安检志愿者岗位上,女生主要负责手检,男生则负责车检工作。如有进村人员和车辆,他们就要在温度高达43度的大棚内进行检查。每天工作至少8个小时以上,虽然累,但脸上必须永远挂着微笑,并且绝对不能和来宾发生争吵。
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这些来自3所不同院校的志愿者们还是在业余时间办起了“战地周刊”,自己做编辑,再找印刷店印刷成报,发表自己从事安检工作的各种体会。
人物 上岗前通过“实战”考验
刘慧是天津某医学院的大四学生,在奥运村18号安检口负责手检工作,这个入口位于奥运村南门,直接与外界相连,每小时约2000多人由此通过。
而刘慧和同伴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安检大棚内手持手检仪实施安检。为此,刘慧从去年11月开始就接受培训,其间还经历了几次考试。
去年11月,专业安检人员首先来到学校对部分志愿者开展培训,随后对全部安检志愿者集中训练。其间还要进行考核。今年3月,所有安检志愿者再次集中培训,并再次考核。
6月,学校放假,可志愿者们还要留在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训练,对所有培训科目全部复训并重新考核。考核过程中,由专人在身上或者包裹内夹带各类违禁品,安检人员则要将这些物品全部检出,稍有疏漏就意味着考核没有通过。
刘慧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奥运会结束后,能有机会和为国争光的健儿们合个影,也算为自己的奥运志愿者生涯留下一个纪念。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田北北 摄影/本报记者 周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