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在万众瞩目之下,变幻出大大的“和”字。就是这个“和”字,震惊了世界,成为开幕式的亮点之一。昨天下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团队舞美设计工作室主任设计师韩立勋揭秘了开幕式上的舞美设计,讲述了“和”字是怎样“写”成的。
得意之作 《活字模》
首个进行制作的道具
韩立勋介绍,2006年初夏,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提出,开幕式要展示中国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要有视觉元素,要有视觉冲击力。有人提出了四大发明,当即遭到张艺谋的反诘:视觉元素、视觉冲击力在哪里?视觉创意组提出,字模最有表演性和可叙述性,承上启下,对人类文明的叙述具有连带关系,能够支撑整个表演。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张艺谋的认可。
“当时我们设定一万多个字模铺满全场,贯穿始终,从历史演到现在。”韩立勋说。2007年春天,在创意通过后,字模开始进入制作实验阶段,合同号为“001”的字模就成为开幕式第一个进行制作的道具。这一实验就用去了一年多的时间。
制作灵感源自“秤”
“第一次实验采用液压升降原理,但最终失败了,50个字模和实验设备全都报废了。”对于第一次失败,韩立勋记忆犹新,然而这只是失败的开始。“每天都要修改创意,今天的创意将昨天的创意推翻。”就这样,字模制作进入了关键阶段。
字模是一个75厘米×75厘米,高1.4米的方盒子,重18公斤。由于要达到表演效果,演员有时需要一秒钟内将字模从1米迅速升至4米。“字模制作得太重,演员举了几次后完全没有力量了。”韩立勋说。后来偶然的机会,他从中国的秤中受到启发,找到每个字模的力量平衡点,制作了大量弹簧并连接,把水平平衡力变成垂直平衡力。经过半年实验摸索,最终开幕式上使用的字模每个重18公斤,但升降设备的操作只需3公斤的力。
唯一无备份的道具
与其他大型开幕式活动不一样的是,道具字模仅有一套。“其他的活动道具都准备两套,为了节省费用,字模仅制作了一套,这就要求字模必须结实,能使用1万次以上。”韩立勋说,字模采用了铝合金作为架构,龙骨采用了蜂窝状,不易损坏。这就使得在彩排和实际表演中,字模使用了数万次都没有被损坏。
另外,字模外面是用不反光的纱质材料包起来的,里面能看到外面,但是外面看不到里面,在整个表演中,很多观众都没有意识到字模里面有人,最后从字模下面露出那么多人,让观众、特别是外国观众惊叹不已。
-遗憾之作 镂空戏楼
舞台设计让步于人
虽然绝大多数创意都在不断的争论和修改中成为历史,但是有一个却成为韩立勋最大的遗憾,直到现在还“耿耿于怀”。
开幕式表演中有一个环节是戏曲演唱,两位演员在搭建的戏楼上表演京剧,之后还有提线木偶演出,韩立勋介绍说,最初的设想比这个丰富得多。“原本是设想利用一个巨大的戏折,打开后呈现一幢镂空的戏楼,演员在戏楼上进行戏曲表演。”为了让观众们看见,打开的折子页用纱做成,正面的观众可以看到表演,而背面的观众则可以看到皮影。
韩立勋说,最开始他把这个创意告诉张艺谋的时候,张艺谋显得相当兴奋并不断回味,“可是过了两天,他却说这样太抢戏了,要突出人的表演,而不是做成舞台的表演。”
-奇特之作 吊五环
五环就是一张“网”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五环”飞天一幕,成为众多观众心中的奇迹。“其实五环升起看似很不可思议,但五环就是由无数的LED灯编织而成的巨网组成,利用威亚悬吊起来的。”韩立勋说。
在夜幕下,大家肉眼看不到大网和威亚的存在,同时又被舞台上的表演所吸引,最终只看到了璀璨的五环冉冉飘起。
另外,韩立勋透露说,开幕式的“主角”———渐渐开启的卷轴本身是不旋转的。“卷轴其实就是一个LED屏幕,卷轴是平行移动的,人们看着卷动的其实是影像在旋转。”
竞报记者 崔鲸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