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他们是北京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奥运期间,他们成为国外政要及贵宾的专职司机。昨日,两位专职司机讲述了给“大人物”开车中的点点滴滴。
“我算是志愿者里待遇最高的了,外出时,前面有警车开道。”于大湧为此骄傲。奥运期间,他临时客串驾驶员,而车后座上,坐的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夫人。
“能成为罗格夫人的专车驾驶员,也不容易。”于大湧介绍,他从2005年就报名参与志愿者,光是考核至少有六七次,考核的内容主要是驾驶技术和英语口语。目前,北京市直系统共有400多名志愿驾驶员。
“其实我的英语水平还不错,但基本没用上。”于大湧说,为罗格夫人服务的过程中,司机为保证注意力集中,行驶途中尽量不与贵宾交谈。
“开始为罗格夫人开车时,很紧张。”于大湧回忆,罗格夫人第一次走到他驾驶的奥迪A6前,准备了好几天的自我介绍,竟然一句没说出来。等罗格夫人上车坐稳后,于大湧摸方向盘的手还有点抖。不过,这位来自比利时的女士的健谈,让于大湧不抖了。
“精力旺盛。”于大湧这样评价罗格夫人。她每天要参加多场活动,最多时,一天要去10个以上的地方。虽年过六旬,但这位“奥运会第一夫人”仍可从早晨9点忙到午夜零点,不见倦色。
第一次为大人物服务,于大湧事先做了很多功课,最重要的是:无论罗格夫人在与不在,于大湧不离开车。
罗格夫人十分着迷中国文化,每次来北京,她都会听京剧、泡茶馆、逛秀水。而将她送到目的地时,于大湧仍呆在车上,就算上厕所,也要先叫团队其他成员看好车。
因为罗格夫人特别喜欢干净,车上备着饼干和矿泉水,但于大湧不会在车上吃。即使天下着雨,于大湧也会不停擦车,因为要保证雨水不沾湿罗格夫人手。
每天接送,两次拥抱秘书长
“掉了10多斤。”李杨的脸,比去年注册拍照片时瘦了一圈儿。李杨坦言,为外国贵宾开车很累,但也很开心。
“我的开心,都是从土库曼斯坦奥委会秘书长那里来的。”在李杨眼里,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好朋友。每天见面到最后他回酒店,两人都会来个拥抱。
奥运期间,李杨的工作,就是为土库曼斯坦奥委会主席及秘书长开车。8月9日,土库曼斯坦奥委会主席因事回国。接下来,李杨成了土库曼斯坦奥委会秘书长“专职”司机。
迎宾之前,李杨担心,语言不通,车里的气氛可能尴尬。但事实超出了他的预想,这位32岁的秘书长开朗、随和、幽默。
“他(秘书长)对北京的道路似乎比我熟。”李杨说,这位秘书长虽然只来过北京三四次,但记忆力出奇得好,对北京的道路,几乎过目不忘。
有一天,秘书长通过中方助理跟他开玩笑:“杨,如果你家里或者自己有事,你可以去办,把车留给我,我认识路。”
在李杨的眼里,秘书长没有架子,还很体谅他们。
“秘书长抽烟,但在车里从来不吸。”李杨说,秘书长告诉他,在车里吸烟对别人身体不利。
一天中午,秘书长告诉中方工作人员,将工作1到1.5个小时,“你们先去吃饭”。
“等我们吃完饭10分钟后,他来了。”李杨后来才知道,秘书长早就完成工作,出于尊重,“他一直在等我们吃完饭”。
人物档案
姓名 于大湧
工作单位 北京市农工委宣教中心摄像师
奥运任务 为罗格夫人开车
姓名 李杨
工作单位 东城区景山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职员
奥运任务 为土库曼斯坦奥委会主席及秘书长开车
本报记者 李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