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次奥运会上,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提供了44种语言服务,工作人员出色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受到各方好评。
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主任郝平介绍,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设在北京体育大学,260多名工作人员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师志愿者为主,他们用44种语言为奥运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服务场所等提供“无障碍”的语言服务。44种语言几乎涵盖所有奥运大家庭成员的语言,包括使用人口并不多的语种,如荷兰语、僧伽罗语、豪萨语等。比赛期间,中心下设多语言服务总机、多语种应急团队、运营中心、技术保障等主要业务口,其中多语言服务总机通过电话翻译方式,为奥运会工作人员和各代表团成员提供10个语种24小时值守热线、34个语种18小时值守热线;残奥会期间将提供9个语种24小时值守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