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奥运特派记者
彭东 杨飞越
8月15日北京报道
8月15日,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赛会以来北京奥运村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前乒乓球世界冠军、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奥运村新闻发言人邓亚萍回答了本报记者的三个问题。
难忘萨翁五次颁奖
本报记者问及与萨马兰奇先生的“忘年交”时,邓亚萍动情地表示,“从第一次在1991年给我颁奖到现在,他前后五次给我颁奖,可以说萨马兰奇主席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对中国人民的友情,非常深厚。”
邓亚萍提到,前不久,萨马兰奇先生专程来到奥运村内,借此机会,两人又一次进行了交流。当时,萨马兰奇先生非常高兴,因为看到我们中国人在认认真真地履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奥运村9月20日后开放
本报记者问邓亚萍,奥运村设计完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之后,奥运村将转为民用,很多老百姓希望到奥运村走一走、看一看,在这段时间有没有对公众开放的计划?邓亚萍透露,开放要等到奥运会、残奥会结束以后,因为奥运村的房子是商品房,预计9月20日后才能真正开放。
“村长院”很受青睐
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对奥运村内的中国元素有何评价时,邓亚萍特别提到了自己办公的场所“村长院”。她透露,这个非常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建筑,深受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的喜爱,经常有运动员和教练员到这里参观和照相。邓亚萍简单介绍说,“村长院”原来是龙王庙,历史超过500年,是一个明代建筑,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目前“村长院”是村长办公和接待外宾、重要贵宾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