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牛街礼拜寺迎奥运外宾 五十余名外国记者慕名而来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6日20:3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 杜燕

  继十五日主麻日吸引数家外国媒体到来,北京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伊斯兰教清真寺——牛街礼拜寺,十六日又迎来一批来京采访奥运的外国记者。

  五十余名外国媒体记者甫到一条不起眼的街道,指示牌提示:牛街,他们马上架起摄像机投入工作。对“慕名而来”的各国宾客及礼拜者,北京牛街礼拜寺管委会主任韦春杰则似乎习以为常。

  不足一公里的街道,据称已有千年历史。韦春杰表示,这里原本是一片石榴园,居民区简称为榴街。因住户多为回民,做出的牛肉出了名好吃,再加上“牛”、“榴”谐音,人们干脆改称“榴街”为“牛街”了。

  街道北口,琉璃宝顶六角阁楼的望月楼提示人们已经到了牛街礼拜寺。

  韦春杰称,该寺初为辽代入仕的阿拉伯学者所创建,历经元、明、清各代扩建与重修;建国后有四次大修缮,其中二00五年北京市政府投入二千五百万元人民币进行了大规模改、扩建工程,使得古建筑得到很好保护,整体布局集中、严谨、对称。

  大门口处,他指着一间简陋的更衣处称,按伊斯兰教一贯规定,穿短裤及裙子者不适合入寺。考虑到方便夏季来此者,他们特意制作了长裤、长裙供套穿。记者们都很配合得“更衣”。

  礼拜殿、梆歌楼、望月楼和南、北碑亭等极具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吸引了外国记者的眼球。

  来自美国洛杉矶记者拿起相机拍不停,他表示,奥运期间来到北京,关注赛事之外,更关注中国人的生活,包括宗教生活。看到这么漂亮的建筑,和占地一万平米的清真寺坐落市区,有点儿不可想象。“多拍几张带回去给朋友看。”

  据悉,牛街礼拜寺附近的“民族团结社区”有三千一百多户居民,由回、汉、满、蒙、维吾尔等十一个民族组成。当日本电视网、香港有限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频频提及发生在新疆的事件是否影响这里的生活,韦春杰直截了当表示,汉族和这里的各少数民族相处融洽,不担心有什么事情发生。

  不过,因奥运期间游客大增,韦春杰称,该寺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比如积存包裹、进行安检、夜里关闭所有电源等,既保证入寺者的安全,也保障该寺的安全、避免火灾等意外发生。

  穆斯林最大的节日——开斋节下月将至,届时,礼拜寺门口的“红灯”将点燃人们的食欲和庆祝热情。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