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日,“奥运圆梦之旅”正式结束。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侨128名青少年代表,在北京共同度过7天的奥运体验生活。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些大部分生活和学习条件比较艰苦的孩子也有一个奥运梦想,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奥运、实现梦想。”营地负责人李伟说。
很多人第一次来京
“这些孩子让我们很感动。”提起8月12日营地报到日去机场接机的情景,李伟说:“44个四川孩子,齐刷刷从机场出来,统一的服装上印着‘坚强四川,为奥运加油’字样,还非常细心地为营地工作人员带了礼物,说的最多的就是‘谢谢’!”
四川、甘肃和陕西3个地震受灾省份推荐的青少年代表60名左右,这些刚从灾难中走出来的孩子,带着家乡人民对奥运的祝福来到北京。“他们都很坚强、质朴,很多人是第一次来京。感受奥运、感受北京,对他们是一种激励。”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带队老师汤鸣明说起他们,总带着一份感情。
孩子们大都在14—18周岁,但也有例外,来自澳门的12岁双胞胎官宏浩、官宏滔兄弟是营员中年龄最小的。这几天,弟弟官宏滔正不厌其烦地教来自新疆的小姑娘阿依努尔怎么用粤语说“你叫什么名字”。阿依努尔学得很认真,但还是发不准音,直惹得大家发笑。
短短几天,孩子们相处已十分愉快。“所有队员我都能记得名字!”甜美的阿依努尔说。“‘共享奥运’是这次圆梦之旅活动的理念之一,我们想让这些孩子知道,奥运不仅属于北京,属于北京孩子,也属于四川,属于新疆……属于所有的孩子。”李伟说。
来营地之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一个有意义的活动——拼中国地图。来自各地的孩子把自己家乡的板块贴在墙上。“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就出来了。”李伟双手一摊,仿佛捧着一个因为奥运而火热的中国。
共同创作书法作品
“奥运梦圆,五洲雀跃,四海欢腾。看神州大地,喜笑开颜;九州夙愿,梦圆燕京……”这是由128个孩子共同创作、志愿者执笔填写的《沁园春·圆梦》。创作完成后,每个人写下其中的一个字,组合成一幅书法作品。“我写的是‘奥’!”“我写的是‘圆’!”……几个小营员争先恐后地说。
在营地,每个孩子都领到了一张心形的“心愿卡”,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最想实现的心愿写在上面。“这些孩子让我感觉到‘90后’这一代是大有希望的。”李伟深有感触,“把心愿卡收集上来,所有的孩子写下的第一个愿望几乎都是‘祝福奥运,祝福北京’。”
除了祝福北京奥运会,孩子们还希望和奥运冠军见面。“我们见到了‘跳水皇后’高敏阿姨!”几个孩子忍不住兴奋地大叫,“还有萨马兰奇爷爷呢!”
心手相连一家亲
8月16日晚,“圆梦之旅”营地志愿者尹晓蕊家里热闹非凡。作为“志愿者家庭”,他们家接待了6名来自四川的小营员,让他们在感受北京奥运之余,感受一下北京市民的热情好客。“也是为了让这些刚刚经历了灾难的孩子感受北京家庭的温暖。”汤鸣明介绍。为了这一天,尹晓蕊和她的爸妈准备了很久。“五色饺子”就是他们绞尽脑汁设计制作了一个月的成果。蓝黑红黄绿五种颜色的饺子,整整齐齐摆成了奥运五环的形状。
“志愿者家庭”是“圆梦之旅”活动的一个亮点。“心手相连一家亲”是这项活动的口号,旨在让志愿服务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家庭的共同行动。很多北京家庭踊跃报名。
“我们从中遴选了一些,从8月16号开始,他们和这些孩子同看比赛,同赏北京风景,感受北京的公交和地铁,品尝北京小吃。在闭营之前,这些家庭还同孩子们座谈和联欢,并建立长期联系,让他们在回去之后仍能感觉到志愿者家庭对他们的关爱。”汤鸣明介绍。
“我已经开始舍不得了。”想起马上就要到来的离别,来自四川什邡的营员段瑶小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