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个业务部门、213位管理人员、200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了“水立方”的运营团队。在经历了奥运会游泳比赛的实战考验之后,国家游泳中心的场馆主任商和顺说:“有人说‘水立方’成了‘水魔方’,我们权当是一种鼓励。比赛还在进行,我们要兢兢业业地坚持到底。”
水温温差在0.5摄氏度内,水质达饮用水标准
当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在“水立方”一次又一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时候,在他的身下,“水立方”的地下二层,有近500名运行保障人员正在严阵以待。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作人员却无心观赏,眼里只有各种仪器仪表。
地下二层是主设备层,也是“水立方”的心脏,所有的电力、水循环处理设备都密布在这个被严格管控的区域里。
“‘水立方’竣工以后,我们就24小时不间断地巡视维护所有的设备设施,就是为了保证赛事期间万无一失。”场馆设施与环境副主任康伟,已经在办公室的长沙发上睡了一个多星期。奥运会开幕后,他就没有回过家。
康伟身兼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奥运会后,他还要负责“水立方”的管理和经营,因此对这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格外爱惜。
康伟透露说,“很多选手在‘水立方’游泳会觉得特别兴奋,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水温特别合适。”
按照国际泳联的要求,泳池水温控制在25摄氏度至27摄氏度之间即可。“但我们通过自动化设计,严格把温度控制在26.5至27摄氏度之间,温差在0.5摄氏度之内,运动员感觉非常舒适。”
而且,“水立方”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池底吸污设备。“每天比赛后我们要对泳池彻底清理,‘水立方’的水不仅看上去碧蓝清澈,实际上也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康伟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赛事衔接和转场精确到分秒
“这简直就是一场战役。”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水立方”场馆常务副主任原家玮这样形容奥运赛事管理工作。尽管有着足够丰富的大赛组织经验,他仍然认为奥运赛事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介绍说,雅典奥运会的跳水和游泳比赛是在不同的场馆进行,而“水立方”要同时承担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三项赛事。赛事之间的衔接和转场需要非常细致地规划,甚至要精确到分秒。
8月15日是最紧张的一天。原家玮说:“这一天从早到晚都有比赛。上午是游泳决赛,下午是跳水预赛,晚上又是游泳预赛。尤其是上午游泳决赛后,距离下午跳水比赛开始,只有1个半小时的间隔。这期间,1万多名观众要退场,1万多名观众要入场,协调不好,‘水立方’将混乱不堪。”
原家玮与餐饮部、市场部等部门协商,在游泳比赛结束时,立即停止所有餐饮和特许商品的销售服务。此举果真减少了游泳观众的逗留时间,看着跳水观众顺利进场后,原家玮才长舒了一口气。
预案开列200多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温宇红的座右铭。温宇红是北京体育大学游泳教研室副教授、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2006年12月,随着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的成立,她被任命为场馆运行秘书长,成为团队中第一个专职到岗的成员。
参与工作的时间长,考虑问题就自然更全面、细致。她给记者展示了一套《水立方场馆运行预案》,沉甸甸的一大本,从场馆遭受恐怖袭击到小朋友与家长走失,大大小小地开列了200多种可能发生的问题。
“我们根据安全级别和风险程度,把预案分为了红、橙、黄、蓝四个等级。每个预案都写明了解决方法、确定了责任人,能想到的我们都写出来了。”
令温宇红欣慰的是,开赛至今“水立方”还没发生什么紧急情况。她说,不等残奥会闭幕,她就一刻也不敢松懈。
幕后
为了不留遗憾
两换泳池爬手
杨世明在运行团队里担任摄影经理,主要为报道奥运会的摄影记者提供服务。
在举办好运北京测试赛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泳池边的到岸爬手足足高出水面1.2米。因此,摄影记者拍摄运动员触壁动作时,这个“大家伙”总是不合时宜地“抢镜头”。
“当时,距离奥运开幕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这又不是什么非改不可的硬伤,但想来想去,总觉得如果不能拍到完美的照片,这对北京奥运会、对各国的观众都是个不小的遗憾。所以,最终还是决定不怕麻烦。”
制造商得悉修改要求后,非常合作,很快就空运来了一个新的爬手。新爬手高度倒是降到了0.5米,却比原来的宽,没办法插进卡槽里,只好再度联系制造商重做。直到8月6日,游泳比赛开始前三天,新的爬手终于运到,杨世明和同事们提到嗓子眼儿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为“水立方”更洁净
200清洁工昼夜忙碌
王人凡在爱尔兰留学时,主攻环境生态学。在“水立方”,他担任场馆环境经理,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清洁场馆、清理废物。每天,王人凡都要带领着将近200多名清洁工忙碌在“水立方”的各个角落,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换来了“水立方”的美丽和清爽。在“水立方”,即便是观众流量很大时,厕所都异常洁净。
“‘水立方’一天产生的垃圾大约有15吨,包括生活垃圾,如矿泉水瓶、饭盒、包装箱等,还有医疗垃圾,比如兴奋剂检测用品等等。别看这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但一点儿都不轻松。”王人凡说,从早晨6点,到深夜12点,清洁人员几乎片刻不停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