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嘴焦研峰预测中国奥运50金 海蛎子风格主持另类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9日13:54   北方体育报

  实习记者陈搦报道 “奥运解说国家队”号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电视评论员团队,在近50人大名单中,6位地方名嘴更是引人注目。在这6人当中,有大连观众熟悉的一个身影。他就是被誉为全能解说的大连电视台主持人——焦研峰。而在北京奥运比赛当中,焦研峰在第一时间、在第一地点、用第一个报道见证、铭记、和诠释了中国军团的首金。这是大焦的骄傲,这是大连的骄傲!

  深爱奥运,深爱大连足球

  “您很喜欢足球,如果解说奥运会或世界杯让您选择,您会选择什么?”“奥运会,这是自己最最向往的。”他回答的很干脆。从事这项工作以来,我也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够参加各种级别比赛的报道,为观众带来快乐。如果不能参加奥运会解说,那将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缺憾。这一次,奥运会在中国召开,我有幸参加现场解说,这既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也让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焦研峰说。

  之后焦研峰继续说道,不得不承认,我很喜欢足球。更加深爱着大连足球,对大连足球自己有着深厚的情谊。自从1994年职业联赛的开始,14年与这支球队荣辱与共,曾经的辉煌不会忘记,而现在大连队所遇到的困难,自己也将继续支持。其实这次奥运中,焦研峰也可能解说国奥队的比赛,但国足的过早出局,这个解说工作也成泡影。

  焦研峰并透露,27日奥运会结束之后,自己也将马不停蹄的投入中超的解说工作当中。在目前这个中国足球最寒冷的时刻,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可以听到“焦式风格”的激情足球解说。

  首金可贵,杜丽可惜

  在记者问起此次奥运解说中您最难忘的瞬间时。焦研峰毫不犹豫的说:“见证首金。”但之后,他认为杜丽真的很可惜,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解说首金,真的觉得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是杜丽的囊中之物,更希望中国代表团首金的到来越早越好。可当时杜丽的比赛比自己所转播举重比赛开始稍晚一些。但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进程比较快,在陈燮霞刚刚完成抓举比赛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就在陈燮霞中场休息,准备挺举比赛的时候,在我们转播席中大家就得知了杜丽错失金牌,也就意味着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奥运首金将产生在举重赛场上。其实当时自己的情绪真的很激动,但是作为解说员,必须要保持平静、控制情绪、把握好尺度,这边的举重比赛还在进行当中。最后在陈燮霞带上了那沉甸甸首金那一刻,焦研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杜丽,真的希望自己解说的举重金牌是第二金,是不是首金真的没必要期待,中国得金牌多一些才是最重要的。

  与央视合作30年

  焦研峰说:“我与央视合作将近30年了”。在记者问道您第一次为央视解说是什么时侯?他回答道:“一切到现在仍然是历历在目。”他回忆那是1985年,第一届十六岁以下柯达杯世界足球赛,大连作为其中的一个赛区,当时自己被央视指派为大连赛区的解说员,第一次通过央视的这个平台把自己的声音传播到全国各地。他到现在仍然很感谢央视给他的这个机会。将近30年过去,焦研峰的解说场次早已超过千场,与央视的合作次数,他自己都统计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了。而如今参与到“奥运解说国家队”当中,也将成为焦研峰与央视合作的一个里程碑。

  风格独特争议多

  每个大连球迷都熟悉那一声“球-进-了,漂亮!”而这一声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激情和幸福,我们已经记不起来了。焦研峰的主持与解说风格是独特的,更是其他同行模仿不及的,这也是多年以来广大观众喜欢他的理由。而奥运开赛以来,网友们对焦研峰解说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善意与恶意早已分成两派,对此记者与焦研峰也进行了交流。他表示,我就是我,我不会因为一些风言风语去改变自己的特点,每个解说员或评论员都拥有自己的特点。而一些善意的批评我也是可以接受,这也说明有很多人在关心我、爱护我。

  点线之间衬托疲劳

  焦研峰说:我目前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很简单、也很累。根本不像外界想象那样,有多么风光、美好。每一次奥运会解说和其他准备工作结束之后,紧接着的行程就是回到驻地,随之倒下就睡着。每一天就是点与线的运动,感觉天天都是有很多很多工作在等待自己,虽然充实,却又忙得不可开交,这已经成为习惯了。但自己仍然感到很幸福和骄傲。把奥运的喜讯带给千家万户,自己也必须加倍的付出努力。

  您能预测一下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金牌总数吗?焦研峰信心十足回答说:“50枚!”之后紧接着说,“金牌总数中国第一,肯定第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