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万建辉) 随着残奥会的临近,练得一身好功夫、好枪法,甚至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都已不再能完全满足奥运安保工作的需要,会打手语、懂得与残疾人交往的基本礼仪,正成为对安保人员的新要求。
120名湖北安保队员4天前开始了“与残疾人交往的基本礼仪”的培训,培训教师为国内外残疾人问题研究专家。昨日,记者在湖北警官学院首都机场安保大队驻地见到了部分接受培训的队员。
邓锐是西航站楼(2号航站楼)支队队员,白天在航站楼执勤,晚上8时到9时和其他队员一起接受培训。“对残疾人最大的尊重,是像对待健全人一样正常地交往,‘关心有余’是与残疾人交往中最易出现的不当的地方。”邓锐说。
一直在3号航站楼执勤的队员沈青青说,通过培训,她知道了列入残奥会比赛项目的主要为视力残疾人和肢残人,来京观赛的残疾人则远不止这两类,她正通过视频,与学校安排的武汉一所聋校的老师学手语。
沈青青说,以后的执勤中她会努力做到:与盲人讲话,站在他的正前方;不用他的盲杖指路;不碰肢残人的轮椅,不站着和坐在轮椅上的肢残人说话,蹲下来说话时,眼光与轮椅上的人在同一水平线上;没有残疾人的主动求助,不主动帮残疾人,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不在残疾人面前与其他人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