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观众一句“加油”难坏外国记者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0日13:52   体坛周报

  记者杨善闵报道 奥运会带给世界人民的不仅仅是画卷般的开幕式,紧张激烈的竞技比赛,对于西方媒体,身处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城市,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力更是强烈。

  《纽约时报》的记者詹妮弗-李就表示,来到北京后,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加油”,但这也是让她最困惑的一个词。因为她觉得很难在英语中找到一种表达方法精确地概括“加油”的内涵。

  对此她解释道,“‘加’在英语里是指“增加,添加”的意思,而‘油’可以指普通的‘食用油’,或者‘石油’,再有可能是‘燃油’。从字面上来看,我没法不犯迷糊。因为在美国,给汽车加油的‘加油站’也是用这个词来表示,但是在中国,这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国的文字真让人难以理解。”

  詹妮弗之所以会对“加油”感到如此困惑,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民众对于“加油”表现形式太多了。“在我采访中美男篮比赛时,我看到有个中国中年男子穿的白色T恤,上面写着‘中国,加油!’,但英文注释却是‘中国,加点燃料吧’(Refueling China!)”。詹妮弗说,“我想他肯定是google来的。”

  和詹妮弗一样,英国《卫报》的记者也对“加油”一词感到惊奇。在中国与西班牙男篮比赛中,台下的球迷都在挥舞双臂作为加油方式,中国球迷把这个叫做“墨西哥舞动”。但让记者感到奇怪的是,他只在英国和中国见到过。伴随这样的动作,中国球迷高喊“加油,加油”,于是这位记者表示自己第一次明白了“加油”的含义,用英文白话来说就是“go!go!我们的球队!‘GO’就是中文‘加油’的意思”。

  但很快这位记者又被弄糊涂了,有一次这位记者在一家印度自助餐厅吃饭时,看到一群中国球迷拿着小红旗,上面写着:中国,加油!旁边的翻译却是“Come on(来吧)”。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