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员恋恋不舍 表扬信收到千封
奥运村将于8月27日12点正式闭村,经过26个小时迅速转换,28日下午2点将“变身”为残奥村。记者昨天从奥运村运动员村住宿团队了解到,伴随奥运会闭幕的临近,奥运村成为不少外国运动员“恋恋不舍”的场所,除了纷纷选择在所住公寓楼前拍照留影,一些代表团还打算闭幕后在这座设施服务一流的村里多呆两天。
大学生服务员频接表扬信
“你们把房间整理得非常好,我们住起来很舒适,感谢你们的服务。”这是爱尔兰代表团一位运动员给奥运村D7楼客房服务中心写的表扬信。作为客服中心的一名服务生、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大一学生张正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截至目前,D7楼客服中心已接到爱尔兰、委内瑞拉等十来个国家代表团18封表扬信,仅爱尔兰的运动员便送来了3封。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包括两个媒体村和一个运动员村在内,奥运村的住宿服务工作主要由来自22所北京高校的5500名大学生承担,其中接近2500人作为服务生,直接为奥运村运动员提供服务。
除了一流的奥运村硬件设施,北京高校大学生的良好服务水平得到了众多外国代表团的赞许。目前奥运村住宿团队已收到不同国家近1000封表扬信。
每名大学生日均打扫12间房
在这些写满各种语言的表扬信的背后,凝结着北京高校数千名90后大学生沉甸甸的付出。奥运村住宿服务团队负责人、北京市教委委员孙善学动情地说:“这些孩子可能过去在家从来没有打扫、不会刷碗,他们的手可能是钢琴过十级、绘画过九级的手,现在做的是打扫洗手间、清理房间、搬运床单等最基本的活。”
来自奥运村住宿团队的统计显示,每天奥运村运动员接收的脏衣服共计13吨,从地下室搬运上楼到房间的医用冰块总重约24吨。由于按照居民楼设计奥运村楼道未设休息间和员工电梯,因此这些物品大部分都得由学生直接搬运。就连每栋楼开门服务的服务生,每天开门和问候的次数都得上千次。每名参与住宿服务的大学生平均一天的工作量是打扫12间房子。
奥运村26小时变身残奥村
更有趣的是,这座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为“最棒的”奥运村让不少外国运动员留恋不舍。据了解,不少外国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都选择多住几天,包括爱尔兰等部分国家代表团甚至准备在闭幕后多呆两天。奥运村运动员村住宿团队负责人表示,除了抽空感受北京的名胜和小吃,奥运村的软硬条件也是运动员“留恋”的原因之一。
按照工作安排,奥运村将于27日12点正式闭村,经过26个小时转换后将变成残奥村。这位负责人介绍,村里的设备、设施、标志等都将在短时间内迅速更换,还会增设无障碍设施。预计至少1200名大学生参与残奥村的住宿服务,他们将接受面向残疾运动员服务的专门培训,其中包括关注残障人士的心理,避免过度服务。晨报记者 罗德宏
新闻链接
希腊代表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