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评价
科技北京 盛世风采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火炬登顶珠峰:奥运火炬登上珠峰,无疑展示了中国信息科技和科学方面的人才济济。如果没有均衡而全面地实现技术上的领先,只凭爱国口号和雄心壮志,人们看到的将是另外一种景象。
泳坛天才菲尔普斯评价奥运场馆水立方的膜结构:当我仰泳的时候,看见上面照射着灯光和自然光,还有那些折射出来的小泡泡,让我感觉好极了!
美国《新闻周刊》评价奥运开幕式: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的高科技展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效果,这次奥运会使中国成为一个全球力量的标志。
美国《世界日报》评价北京奥运:绿色的北京、科技的北京和人文的北京,确实让千年古都再现盛世风采。
数字
1000余个项目
7年来,“奥运科技行动计划”共组织和动员全国近200家企业、170多个科研院所和50多所高校的3.5万名科技人员,完成了千余个项目,涌现出一批一流科技成果。
29个“大脚印”
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大脚印”烟花采用了数码控制点火新技术,这让它可以从15千米以外准确无误地以每隔两秒一步的速度走过来。
3240m2大屏幕
奥运会开幕式上巨幅画卷用航空材料制成,画卷加上两个画轴,组成了总面积3240平方米的巨大三维大屏幕。
零排放
北京配备的“奥运公共汽车”在国际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先进的锰酸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实现了“零排放”。
寄语
罗凌云(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开幕式成功实现人工消雨。人工影响天气、精准和精细的天气预报科技含量都很高,希望奥运会后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侯学军(宁波弘扬电子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负责人):全世界首次看到了高清奥运赛事直播,广电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娱乐方式,用无线高清机顶盒享受高品质电视成为了一种潮流。
于路(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职员):听说开幕式上所有的声光电技术在学科设置上都属于“室内设计”的范畴,若能广泛地应用于普通居室装修中,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魅力与便捷。
信报记者 李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