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奥运留下三大遗产:多项突破改写奥运历史(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6日15:47   新华网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奥运会是一次告别中国百年民族悲情的契机。这家报纸19日刊发的题为《奥运会当告别中国百年悲情》的文章说,从为外国队的优秀表演喝彩和鼓掌,到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曾经想借奥运会要挟中国政府、但最终来参与奥运的一些西方领导人,“表明中国人正在超越百年民族悲情,开始具备一个正常大国国民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对中国的真正崛起,在国际舞台上担负大国责任具有深刻的意义”。

  美国《洛杉矶时报》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后发表的题为《北京的奥运胜利》的文章说,本届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无懈可击,成为中国人民向世界证明其能力和自信的“一次胜利”。

  人文遗产——中国和世界坦诚相拥

  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国融入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过程充满坎坷,中国和世界之间似乎隔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水晶墙”,而奥运会为中国和世界提供了全方位相互了解的机会。

  “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也更多地了解了世界。”——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指出了本届奥运会最重要的遗产。他此前曾多次表示,通过奥运会,中国向全世界开放,全世界则关注、审视中国,双方彼此加深了解,这将带来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奥运会既是全球最重要的体育盛事,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技艺、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的平台。奥运会期间,两万多名海外媒体工作者和数以十万计的外国观众和游客涌入北京,他们既是来报道和观看比赛的,也是来了解中国的。此外,据全球知名媒介咨询集团尼尔森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收集的数据表明,全球约有20亿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超过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通过接触与交流,各国媒体看到了一个真实、现代化的中国。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评论说:“世界正把发展的中国置于显微镜下,一些人正寻觅其中丑陋的东西。这种寻觅的结果可能是准确的,但绝对是片面的。全面了解中国需要透过中国的社会和历史的全景……专注于中国的过失并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法国《费加罗报》也发表题为《中国与西方坦诚相对》的文章说,在全世界,人们从未如此多地谈论中国,谈论这个庞大、神秘、全球绝大多数人还不甚了解的国家。媒体进行的大量报道与调查让人们看透了表象,穿越了长城……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关系全都改变了,西方再不能无视中国及其13亿人。

  “奥运外交”的成功无疑是中外交流的亮点之一。本届奥运会,有80多位各国政要聚首北京,创造了奥运史上的一个纪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撰文说,那么多政见不同的领导人在北京坐到了一起,其本身就是“和谐”的体现。法国《世界报》也认为,“奥运外交”让北京成为“世界外交的中心”。

  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奥运会为人们提供了到中国并观察中国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人看到了世界,有机会同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说:“奥运将把中国有机地纳入到国际社会中来,中国孤立于世界的时代从此结束。”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题为《倾听中国开放的步伐》的文章说:中国还有很多缺陷,但只要这个开放的年代不再倒退回封闭,这个最近一个甲子经历迂回曲折、跌宕起伏、饱经风霜的民族,总会在积极向世界学习、努力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以更自信和从容的姿态迈向更加开放的未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