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地区赴京志愿者昨天载誉归来孙中钦
出师北京奥运会的上海地区赴京志愿者昨日凯旋,作为京外志愿者中唯一一支进驻鸟巢服务的队伍,77位上海青年志愿者将千斤重担化为百倍努力,实践了对北京奥运会、对国旗许下的青春诺言。
让出入场券
志愿者总负责、上师大法政学院研一学生余曦不参加开幕式的服务。在让出自己抽得的开幕式彩排入场券时,他一下子赢得了同伴们的钦佩。
严肃的表情、挺直的背脊,还有一本永远拿在手里的笔记本,最初很多同学不理解80后的余曦竟然这么古板严肃。但余曦自有他的理论:“在全国政协礼堂时,当你们忙着仰视礼堂的宏伟堂皇、想着如何多拍几张照片回家让家人欣赏,我想的是什么?我想的是:如何把我们的志愿者们尽快集中,一个不少地带回,保持好我们上海志愿者的整体形象。”
一次没回家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上海地区赴京志愿者服务总队里的队员来自全国各地。来自上海体院的志愿者耿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北京服务一个多月,他从来没有提出回家探亲的申请。他是一名开幕式的运行人员,工作繁重,时刻待命,干得都是体力活。休息日还要赶往鸟巢值班。繁忙的工作最终压垮了小伙子,严重的感冒致使他全身酸痛,喉咙干疼。但是他没有提出请假休息,连就医配药的时间都省下了,只让母亲到宿舍探视了一下。
耿直的话很朴素:“如果不是在上海,我一定没机会进鸟巢服务。我珍惜上海给予我的宝贵机会。”
忙碌到凌晨
开幕式那天,负责检票的华东政法的志愿者戴虹接待了一名9岁深圳男孩,因为只买到一张票,父母将男孩单独送进了鸟巢。散场后,戴虹一路护送孩子购买纪念品、搭乘地铁,最终安全地将孩子交到家长手上。面对孩子父亲的连声道谢和询问姓名,戴虹只是说了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
送完孩子,没有了公交,戴虹一路走回鸟巢。又因为赶不上最后一辆班车,她再从鸟巢走了很长一段路后找到出租车。在回去的路上,由于她一身志愿者制服,依然不断地有路人向她求助,戴虹始终以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
回到宿舍时已是凌晨3时。这个漫长而充实的开幕式服务之夜,留给戴虹的是每一位得到她帮助的人脸上最真诚的笑容。
本报记者俞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