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记者刘丹、沈楠)15天后,北京西郊风景如画的翠微山脚下,北京奥运射击馆内,将决出北京奥运第一枚金牌。25日,记者来到奥运射击馆探营。
首金场地一票难求
8月9日上午,北京奥运首枚金牌将在射击决赛馆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中诞生。
“由于射击馆是北京奥运首金诞生地,届时全球的目光将投向这里,所以安保来不得半点失误。”射击场馆团队媒体官员李道胜说。
为此,有关射击场馆内外的安全预案制定得格外细致,大到疑似爆炸物、拥挤坍塌事故的处理、小到水管爆裂等一系列问题处置,都已事先制定了周密预案。
目前,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已“一票难求”。据李道胜透露,奥运射击赛的售票仅分预赛票和决赛票,8月9日射击赛3700张预赛票(4场预赛)现已售罄。
由于预赛票为“通票”,女子10米气步枪预赛馆内400张座位届时是否会爆棚,甚至会否发生拥挤坍塌事故?
李道胜表示:届时将严格控制观众人数,“先来先到,人满为止”,预赛馆门口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引导观众至其他预赛馆观赛。
由于场地较小,决赛时看台能容纳文字和摄影记者约300人,加上新闻中心设置的100余张记者席位,大约一共可容纳记者400人,“如果记者爆棚,餐厅、场馆其他工作间也将临时用作媒体间使用,尽量满足媒体的需求”
场馆建设,“斤斤计较”
记者随后来到射击赛4个预赛场地,发现与3个月前奥运射击测试赛时相比,有了很多的不同。
4月初,这块场地的好运北京测试赛——“国际射联世界杯赛”在这里鸣枪。这项赛事旨在及时发现场馆软硬件的不足,结果大有收获。
当时由于预赛场馆的“临时看台”搭建不稳及设计不当,观众脚下会咯吱作响,一度成了运动员与观众投诉的“重灾区”。如今,观众走道统统从前排移至最后排,原来的搭建结构也做了全新改观,记者在临时看台上走动时,不再会发出奇怪声音。
李道胜告诉记者,射击“测试赛”中发现了大大小小400个多问题,如今都已一一化解。
他举例说:比如测试赛中曾出现过决赛馆靶位突现“黑屏”的现象,如今,经过对计时计分器进行进一步精确调试后,所有机器都已准备就绪。决赛馆现共有10个靶位,除了8个决赛位外,还有A、B两个临时替补靶位,一旦靶位显示屏出现问题,可及时进行替换。
又比如:针对BOB(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反应的运动员比赛场馆光线不足导致队员面部摄像不清一事,记者24日在现场发现,决赛场上每一个靶位上方都增设了一个日光灯管。
这一简单的灯光调整,前后却经过了无数次反复论证。“这种情况在历届奥运会都将遇到,”李道胜说,“原先定在1464勒克斯(光线亮度单位),但运动员反应光线刺眼,后调整至800勒克斯,后经运动员反复测试无碍,并经国际射联技术代表的认可后,800勒克斯才最终定下。”
志愿者准备就绪
奥运比赛首日,分布在奥运射击馆不同区域的827名志愿者将重点保障首金项目女子气步枪。
在所有的志愿者中,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刘曼斯最为特殊,她将在奥运射击史上首次用中文进行播报。
3个月前,担任测试赛播音主持的刘曼斯,曾因奥运冠军朱启南最后一环险胜美国名将埃蒙斯而控制不了兴奋情绪,情不自禁地欢呼,受到场馆运行负责人的指责。
“后来,我翻阅了有关奥林匹克的书籍,深刻了解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所在。如今,无论外国还是本国运动员摘取第一金,我都会衷心祝福他们。”刘曼斯说。
北京工业大学大二学生刘亚楠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名,专门负责分发射击成绩。刘亚楠告诉记者,为了迎接奥运会首日比赛,现已接受了近半年的培训,其中还包括医护急救、心理安抚等。
“为了保证赛事平稳进行,半年来,学校组织志愿者对专业英语、健身运动、集体配合等方面进行了周密训练,连双休日都全‘奉献’出来了,”刘亚楠说,“紧张归紧张,但能为奥运会出力,感觉很有意义。”
奥运首金,这枚沉甸甸的金牌背后,凝聚着无数场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汗水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