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相关活动 > 中国射击、射箭队备战北京奥运会 > 射击 > 正文
8月9日,北京射击馆将上演北京奥运首金的争夺。昨天中午,射击馆显得空荡苍茫。运动员休息室一字排开,紧急抢救点也已“开张”。当然,还有那大大小小的靶场,时不时传出简单枯燥却又变幻无穷的枪击声。10米、25米、50米,在靶子与枪手之间,似乎隔着一层面纱……
第一天“全馆运作”
北京射击馆坐落于石景山,从主新闻中心出发,班车要开40分钟。志愿者说,昨天是射击馆第一天“全馆运作”,虽然人流不大,但一切已正规运行。
沿着媒体通道走出去,即可见到射击比赛的决赛场地和赛后的“混合区”。在决赛场地,不少摄像师站在机位上,一遍遍研究“最佳角度”。
枪声中闭目养神
昨天一上午,北京射击馆热闹非凡。包括中国队在内的诸多队伍,一一前来“热身”。过了中午,仍有不少枪手在靶场训练。走进50米靶场,3名韩国运动员扎作一堆,似乎在研究枪械。
资格赛馆另一端,是50米靶场。这里有七八名选手在训练,但整座靶场却异常安静。时不时响起的枪声,似乎只是助眠的音符,一名外国记者躺着,闭目养神。
休息室舒缓情绪
情绪拉伸到了极点,人反而看上去安静。位于资格赛馆一楼的运动员休息室,就给人这样的印象。昨天下午1时30分,加拿大队员的休息室开着门,一男一女两名选手坐在其中埋头写着什么。运动员休息室并不大,2张白色桌子,6张蓝色的椅子。比赛中,多少起伏的情绪,就要在这90多间休息室里得到舒缓。
中国队的休息室最多,一共有3间。而仅派出一名射击运动员的列支敦士登代表团,也分配到了一间休息室。枪冷如冰,声动八方,漫步休息区,不由使人的情绪,在亢奋与冷静之间游走。而奥运“首金”,就在这样的情绪中,慢慢酝酿。
文汇新民集团特派记者 晏秋秋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