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瞭望》文章:人文奥运如何过语言关?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13:02  新华网

  北京奥运会期间约需体育专业翻译1万名,但在国内,约30万名专业译员中能够担当体育翻译工作的只有近4000名;体育专业翻译数量的严重紧缺在全部22种专业翻译大排行中倒居第四位。这些数字,出自日前由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和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的惟一多语种合作伙伴传神公司共同发布的《译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体育专业翻译胜任之难,在于必须熟悉体育专业术语的译法。比如篮球比赛中的“半场紧逼”,翻译成英文会有多个版本,但国际通用的只有一个。而在目前的外语词典中,体育专业术语的标准译法又基本上查不到。为此,一方面传神公司在加紧建立各个语种的术语库,一方面中国译协也在调动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突击培训。

  奥运语言环境,可以分为赛事语言小环境和城市语言大环境两个重要方面。为营造和谐的北京奥运语言环境,北京奥组委将其纳入“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强调,“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目标。在具体表现这一目标的8个方面中,与语言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的就有6个方面:体育场馆设施和竞赛组织工作、开幕式及文化活动、媒体服务和舆论评价、志愿者队伍和服务、交通组织和服务、城市文明形象。为北京奥运营造“多语多言”的和谐语境,需要考虑和完善的地方非常多。据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织委员会统计,2007年初,北京市讲外语人口总数达到了487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31.6%。到2007年底,北京市外语人口将达到493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33%。

   翻译“福娃”不简单

  展示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是北京奥运赛事语言小环境建设的一个目标,也是北京奥运力争实现“人文奥运”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说会徽和体育图标内中文元素的运用,通过与汉字字体的实际对比,清晰地展示出它们之间的传承与弘扬,那么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国际名称的变更,则不仅反映出北京奥组委对国家有关法律严肃性的尊重和捍卫,也体现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地位的应有维护,更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此后的国际赛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福娃”是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1000天时,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发布仪式上发布的。它是五个可爱的娃娃形象的统称,五个名字的读音组合巧妙地谐音为“北京欢迎您”。五个拟人化的造型分别融入了鲤鱼、大

熊猫、藏
羚羊
、燕子和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头部和四肢的主要色彩又与奥林匹克五环颜色形成一一对应,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和亲和力。最初发布的吉祥物宣传图片,中文“福娃”两字旁边标注的国际译名为“Friendlies”,是英文“Friendly”的复数形式,据“韦氏在线词典”的释义,“Friendly”作为名词的意思,一是“友好的人”,二是“与联盟或锦标赛无关的运动队特别是国际队之间的比赛(主要用于英国)”,显然,这两个意思均与“福娃”的中文本意相距甚大。而“Friendly”常作为形容词和副词的意思,则是“友好的”、“友谊的”、“亲切的”。因此,“福娃”发布后英译名的准确性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一些媒体也作了批评报道。新华网的体育论坛还曾以“福娃国际译名是否恰当”为题展开过讨论。兰州大学资环学院李博士是最先对福娃的国际译名“Friendlies”提出质疑者。他指出该译名在意义、读音等方面的三点不足,并向北京奥组委推荐了三种译法:一是Forworld,与北京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不谋而合;二是Forward,本意是“勇往直前”,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不谋而合;三是Forwards,本意是“向前地”,该译法与我国西南一带方言中称小孩“娃子”谐音(福娃子)。经过有关部门的论证,2006年10月北京奥组委对福娃的国际译名作出更改,新的英文名称直接用汉语拼音“Fuwa”,使独具中国特色的娃娃形象与汉字、汉语拼音联在一起,既便于在国内外推广,同时也具有学理和法理的更改依据。2001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三条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国内语言学专家对于直接用汉语拼音作福娃的英文名称的解释是,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汉语拼音方案的一个主要用途就是给汉字注音。它本身采用国际流行的拉丁字母形式,既容易为广大民众所掌握,又便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赛会服务语言将有五六十种

  一年前的8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一些参考性数据: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将达到203个,其间将有700万人次的观众前往现场观看比赛。如何为他们提供安全有序的引导,以确保奥运比赛的顺利进行,是奥运赛事观众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北京奥运赛事语言小环境建设的一大目标。

  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事语言服务需要数以万计的赛会志愿者参与其中。经北京奥组委赛会志愿者需求调查,直接服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赛会志愿者总数约为7万人,直接服务于残奥会的志愿者约为3万人。

  赛会志愿者服务岗位主要涉及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指引、物品分发、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地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文化活动组织支持等。由此可见,不仅是语言翻译需要相应的语言能力,上述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语言交际。北京奥运会将语言服务列为专业志愿者工作的第一项,届时所提供的赛会服务语言会有五六十种。为此,北京奥组委专门成立了“北京奥运培训协调小组”,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到2006年7月,北京建立了200多所奥林匹克示范校,培训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等11个行业近20万从业人员,把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礼仪、英语、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各自行业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在培训教材方面,北京奥组委继陆续出版发行《北京奥运会英语口语读本》、《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读本》后,自2006年8月至今,还先后推出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教材》(共9种)、《残奥会培训试点讲义》。其中前者的英语培训内容包括公共英语、文化交流与礼仪、奥运会经典、垒球经典句、体育英语、权威组织机构及项目等6个部分;后者旨在培养志愿者与残疾者沟通的心理准备和能力。语言培训和语言服务工作因一些专业人士和专业公司的积极参与而更加有声有色。据报道,“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被聘为北京奥运志愿者的英语总教练,参与志愿者的语言培训。2006年底,北京奥组委与北京元培世纪翻译有限公司在北京大学共同宣布,该公司正式成为北京奥运会笔译和口译服务供应商。成为北京奥运会语言培训服务供应商的还有英孚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为国内裁判、翻译人员、北京奥组委部分工作人员提供语言应用和翻译技能等不同层次的外语培训服务。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共需要高水平的手语翻译900名。面对当前北京人才的这一大稀缺,北京市残联和市聋人协会计划一年内在全市范围免费培训手语志愿者1000名,并组建专门为奥运服务的手语翻译队伍。北京市商业联合会也同市残联达成了一个手语翻译培训计划,至少培训1000名手语翻译,以保证每个中小型商场有1名手语翻译,每个大型商场的每层有1名手语翻译。北京市的各个区县以及各级学校也普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奥运手语”活动。此外,根据残奥会期间的特殊需要,还要提前规划特殊服务,比如在阅览室提供盲文读物,配备一定的手语服务人员等。参照前几届奥运会的做法并结合中国国情,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认为,北京奥运会的语言环境建设还有必要进一步细化。首先建议北京奥组委设立语言服务部,主要解决奥运会比赛场馆内外的语言沟通问题,主要服务对象是来自各国的参赛运动员、官员、贵宾、媒体人员及赞助商等。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以英语作为官方、半官方或通用语言的国家有45个,以法语作为官方、半官方或通用语言的国家有30个,西班牙语国家有21个,阿拉伯语国家有21个,俄语国家7个,葡萄牙语国家6个,这6种语言实际上涵盖了130个国家。建议北京奥运会的官方语言确定为英语、法语和汉语,建议同声传译的语言确定为英语、法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和葡萄牙语7种,为各场比赛提供口译的语言还应更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观众估计有36亿,如果准备充分,可用6种语言进行电视实况转播,即使只将开幕词或闭幕词中的几句话译成上述6种语言,世界数十亿观众也会因听懂或部分听懂其中的内容而产生共鸣和震撼。建议在奥运村开放前,建立一座多语呼叫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来自小语种国家的外宾。届时,他们只需拨打一个特定号码,就可用自己的母语跟接线员对话。接线员可为其提供语言翻译和各种综合信息服务。

   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译法

  对全市公共场所中英文双语标识进行规范,是北京奥运会城市语言大环境建设的一大目标。随着北京奥运会各项筹办工作的深入和比赛日期的临近,北京城市的机场、道路、商场、宾馆饭店、旅游景点等公共场合外文标识失范的问题,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认为这些语言使用上的“小细节”会影响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及奥运会的“大形象”。

  首都国际机场有块告示牌上写着“平时禁止入内”,表明那是一个“紧急出口”,但英文却是Noentryonpeacetime,成了“和平时期禁止入内”。八达岭高速公路上有块“民族园”指示牌,该公园本是一个展示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公园,牌子上的英文是Racistpark,成了“种族主义者公园”。长安街上有块提醒行人小心路滑的警示牌,英文是Totakenoticeofsafe,Theslipperyareverycrafty,成了“要注意保险箱,那些滑动者诡计多端”。某些中餐馆的菜单译名更为离谱,往往让外国游客不知所云。“铁板牛肉”被译成Corrugatedironbeef“有皱纹的铁牛肉”,“宫保鸡”被译成Governmentabusechicken“政府虐待鸡”。“生鱼片”被译成Chopthestrangefish“砍那陌生的鱼”。对于公共场所英语标识的不当和错误,一些媒体、协会和组织开展了相关的语言调查和纠错活动。在广泛调研、收集资料和论证的基础上,2006年11月,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发布的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包括通则及道路交通、旅游景区、商业服务业、体育场馆、医疗卫生五个方面,从英文译法应符合国际通用惯例、遵循英语语法习惯的大原则,到具体翻译警告性、提示性、说明性、禁止性、功能介绍性等各类标识的范例,这个“实施指南”,为规范北京市公共场所英语标识提供了政策性的依据,对整治近年北京市公共场所标识英文译法的混乱局面,提升北京国际大都市的文明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悉,城八区市政道路的6530面英语标识已全部按标准予以规范,到2007年10月底,将完成全市重点公共场所英语标识标牌的规范。为了让外国朋友用餐时对中餐馆的菜单一目了然,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本着菜名翻译以简洁为首,尽量保留其文化特色,而且还必须使相同的菜在不同的餐馆译名一致,由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市旅游局组织编写的《中文菜名英文译法》(讨论稿),将收录的2753条菜单及酒水的英文译法,广泛征集市民意见。

  为创建国际化大都市无障碍的语言环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还提出了多条建议。从奥运会期间赛事语言小环境建设上看,建议设立多文种标牌。比如在奥运村的穆斯林餐厅挂上若干阿拉伯文的标牌,在拉美国家的运动员驻地布置一些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的标牌,在首都机场、奥运村、各比赛场馆书写一些欢迎、喜庆及反映奥运精神的多文种词语等,可以使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运动员和数百万外国旅游者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增强他们对北京奥运会乃至中国的满意度。包括使他们感受到中国对诸多非英语国家文字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崇尚。北京奥运会场馆设施标识系统的原则应是通用、普适、易理解,包括比赛场馆、训练场馆、奥运村、主新闻中心、记者村等;非比赛场馆设施的标识使用宜有图例、中英文符号配合使用,体现出图文并茂的特点,包括交通、残疾人服务、观众服务、方向指示、禁止、紧急服务、餐饮服务、垃圾分类等。

  鉴于近年来语言文字在体育赛事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中国运动员人名拼写混乱、体育术语不规范、外国运动员及国际体育组织的译名不统一等,建议国家体育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局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文,对体育赛事中的用词用语,特别是人名的汉英互译作出统一规定。□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周大平

  来源:瞭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