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击剑赛场力求舞台灯光效果 盛宴赶超往届奥运(图)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10:39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与奥组委竞赛部主任谈话就要做好经常被打断的准备,越是临近奥运,他们越忙。一本击剑为主题的挂历索性被击剑项目竞赛主任胡笑天放在了桌上,当起了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每天的行程,有几页甚至都不留空地。 赛场要有舞台效果 “我每天都希望竞赛组织的工作能够进展得更快些。”尽管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进行中,但胡主任急切的心情是能够被理解的。从上任的第一天开始,他就紧盯着赛场灯光问题,“我不想重蹈雅典的覆辙,到最后关头还在为满足国际剑联的要求而疲于奔命。” 奥运会击剑比赛设在国家会议中心,在往届奥运会中,还没有哪次将击剑的比赛和训练场地安排在同一场馆,也没有将预赛和决赛设在同一场地。北京奥运会首次将比赛和训练场地安排在场馆不同层,比赛场地设一个0.8米的高台,上面摆放了4条预赛剑道,在预赛剑道中间又加高了0.5米,设置了一条决赛剑道。如此一来,国家会议中心成了近几届奥运会剑道设置最多的奥运击剑场馆。但随之而来的麻烦就是灯光的设计难度增加了。“按照国际剑联的要求,比赛现场要有舞台灯光的效果,以便更好地展示击剑项目的特殊魅力。”这就是令胡笑天不得不时刻放在心头的一件事情。如今,灯光方案已经历了不断的讨论、修改和审批。 赶超往届奥运会 “欧洲的高规格办赛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胡笑天感慨于他在德国观看的一场击剑“盛宴”,“它是由德国一家著名俱乐部举办的大奖赛,工作人员也就俱乐部的十几个人。击剑比赛结束后,现场一拆卸一拼装就是一个符合残疾人轮椅击剑比赛要求的场馆。比赛都结束后,赛场又摇身变成了欢乐的party会场。仅一个俱乐部就能将大奖赛办成如此规模,如此精彩,转换如此之快,胜人一筹,令人钦佩叫绝,配得上媒体口中的‘盛宴’一词。”当然,北京奥运会击剑比赛其规模和要求都要比大奖赛高出许多,“话不能说得太满,但我相信在某些方面,北京奥运会的击剑比赛是能超过往届的。”胡笑天谨慎中不乏豪气。 现在令胡笑天挂心的除了灯光问题,还有地毯颜色材质的选择、电视转播的考虑、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衔接,“不能冒风险等到最后关头才花费巨大的代价去弥补。”胡笑天始终强调这点。尤其是残奥会轮椅击剑比赛,我们都缺乏经验。“击剑比赛用的器材都已确定,有固定的赞助商,但残奥会轮椅击剑的器材需要我们自己去购买,我们必须尽快选择厂商,毕竟生产还需要一个周期。”不久后,胡笑天还将下场馆进行实地监察。 “鹰眼”助力裁判 关注击剑项目的人一定都忘不了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上“三剑客”的遗憾。“巴塞罗那奥运会时,我就在现场,女子花剑比赛,当时王会凤也是以一分之差败给了意大利名将特里利尼,不可否认裁判因素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12年后的雅典奥运会更是出现了多达5个误判,尽管那名裁判最终受到国际剑联的制裁,但属于中国击剑队的最高荣誉已无法追回。”谈起往事胡主任历历在目,值得庆幸的是,“日前,国际击剑联合会做出了一个正式决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击剑比赛中,在裁判执法的过程中,通过‘鹰眼’的录像回放技术来辅助裁判的判罚。” “鹰眼”技术在2006年都灵世锦赛首次亮相,经过了检验,一旦场上出现争议判罚,比赛选手有机会申请通过比赛录像回放寻求正确的判罚。在关键时刻,裁判委员会可以对裁判的误判提出质疑,这样,击剑比赛尤其是受裁判影响较大的花剑和佩剑项目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判罚环境。另外,按照国际剑联的规定,奥运会击剑比赛的32名裁判中,东道主将有8位裁判参与工作。 乒乓好手“掌管”击剑(采访手记) 翻领运动T恤、运动裤、运动鞋,略矮但健硕的身材,如果不介绍,准会以为他是一名教练员。采访击剑项目竞赛主任胡笑天时,他刚刚忙里偷闲,利用午休打了场乒乓球。 “28个项目,如果让我选,我比较喜欢参加乒乓球团队工作。”谈到乒乓球,胡主任总是眉飞色舞。1972年开始到体育总局工作的胡主任在总局国际司年度举行的乒乓球大赛中屡次夺冠,1997年还摘得全局职工系统比赛的银牌,也算是位业余好手。他更像是一名体育爱好者,他从没有想到自己能成为北京奥运会的项目竞赛主任。在就任竞赛主任之前,胡主任一直从事着外事工作,因为他的法语胜过英语,所以经常随队奔波于重大击剑比赛。“就个人的兴趣来讲,我最初不是特别喜欢击剑项目,但是跟了这么多年,和教练员、运动员相处很好,也就有感情了。”回想起上任之初,胡主任说:“我们这批老同志,党指到哪里就到哪里,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 胡主任脸上的皱纹不多,如果只看外貌猜不出他已经62岁了。刚到奥组委,他见到招聘来的年轻人感觉到有点像“幼儿园里的娃娃”,但就是这样一批他眼中的“娃娃军”却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精英。“竞赛组织工作只是奥运会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但是工作比较繁杂,经常需要与各个部门沟通协同作战。”胡主任原先的工作性质更多是单兵作战,如今他要适应一种新的工作模式。 在我眼中的胡主任是一位做事低调、慈祥的长者。他说:“等我退休了,有时间了,我们可以聊更多有趣的事情。”他说:“1995年在法国留学时,赖以慰藉的就是天天细读《人民日报海外版》,很怀念那种感觉。”他问我:“你外语好吗?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竞赛团队。”胡主任时刻不遗余力招兵买马。因为下午有个会议,采访进行到一半时,胡主任拿出了梳子,梳理着他稀疏的头发。毕竟在法国待了两年,毕竟从事的是击剑这个礼教颇多的优雅项目,胡主任多少也沾染上“剑客”彬彬有礼的气质。 (李 樱)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