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劳模于凯解读奥运驾驶员 良性竞争犹如选拔航天员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22日10:15 北京娱乐信报
昨天记者获悉,在今年的“好运北京”体育赛事中,奥运驾驶员志愿者将纳入场馆和项目工作人员团队,统一接受专业、岗位和场馆培训。从今年开始,奥运驾驶员的工作就不断引起大家注意。到底奥运会驾驶员是怎样工作的呢?记者采访了奥运专用车公司首汽集团里有名的于凯车队队长——于凯。 “竞争犹如选拔航天员!”全国第一支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出租车队的带头人于凯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了为2008年奥运会服务的重要性。 从去年开始,于凯车队就在为服务2008年奥运会做准备。学习英语、礼仪以及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人情。前天,记者见到仍在北京街头拉活的的哥于凯,从他整洁的衣着和干净的座驾不难看出,他和他的车队正在积极迎接奥运会的到来。 良性竞争犹如选拔航天员 “能参加奥运会的接待工作,我们这一辈子也就这一次机会了。”于凯说,现在首汽的每一位司机都在积极准备着,学习英语单词、礼仪知识,忙得不亦乐乎。无论你是拥有30年驾龄的老司机,还是只有两三年驾龄的新司机,在奥运会前谁的业务精,身体状况好,家庭和睦,谁就能为奥运服务,这一点就好像是航天员的选拔。 为此,去年于凯车队就展开了英语、礼仪、风土人情等方面知识的培训。队里英语学得好的师傅还当起教师,辅导其他司机。除了每月底都要进行的考核,“教师”还有模有样地会在平时不经意间考察大家的学习情况,队里的学习气氛浓郁,督促着组员学得更扎实。 开接待用车更得遵守交规 接受大型活动的任务是每一位司机最大的光荣,但除了驾驶水平外,作为奥运会专职司机,最不应该的就是开特权车。 参与过亚运会、大运会以及十六大等大型运动会和会议服务用车的于凯说,在这些大型活动的时候,车辆上都有特殊的标牌,但这些特殊的标牌并不代表你就能随便超车、鸣笛、走禁行线等等。特别是在车上有官员或运动员的时候,司机的这种行为会让对方感觉到你的不文明,轻视生命,最终就会影响到国家的形象。而在空车行驶的时候,更不应该出现类似的情况,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安全是最为重要的。 在于凯看来,作为一个接待大型活动的司机,所要做的就是比平时加100倍的注意和遵守交通法规。也许平时开车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小毛病、小动作,比如喜欢超车、小小的闯个黄灯什么的,但在接待任务过程中,要绝对严丝合缝地遵守交规,决不能有半点马虎疏漏,更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我是接待用车,你得让我。车开在路上,代表的就是中国司机的形象,开接待用车不能滥用一点特权。 吃粒口香糖别让嘴里异味呛人 和普通招手上车的乘客不一样,作为大型运动会的准用车辆,每位司机都将在会期专职为某一国家的代表团进行服务。于凯说,在这期间,司机就有更多的机会和对方交流,为此首先应该对对方的国家、风俗、历史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带给对方更贴心的服务。 “我在日本工作时,有次去给老板买书,买回来书后老板没说什么,却将新书里的黄色包装绸缎换成了白色绸缎。”于凯回忆说,虽然老板没有说什么责难的话,但告诉他:在日本,黄色绸缎是给去世的人用的。他这才恍然大悟。除了这点之外,像用手指指人,竖大拇指、拍肩膀等在我们看来是亲近的举动,在别的国家也许就是相反的意思。不做好准备工作,就很容易露怯,严重的还会造成国际影响。 于凯说,同时还要在自身的细节方面做足准备,例如很多司机都有过中午忽然接到任务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司机可能刚吃饱饭,再加上喝水,走在路上就会打嗝,不仅声音不好听,发出的气味也很让人头皮发麻。恰恰很多外宾对口腔气味是非常反感的,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一粒口香糖就能解决问题,就看你有没有意识了。这些可能在我们看来是个不足道的小问题,在人家眼里就是极不尊重人的行为。 陪不了家人就讲故事补偿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旦参与到奥运会中,所有司机100%都不可能陪家人观看比赛。”于凯有些遗憾地说,这就是要他和他的家人做出牺牲的地方。不过通过这么多年的磨合,家人一定会支持他。 “无论是谁,家人在最初的时候肯定都会有意见的,但只要工作一开始,他们就剩下心疼你了。”笑呵呵的老于说起家人很幸福。他说,为了弥补对家人的欠缺,只能常常通过电话告诉家里他所见到的幕后故事是怎样的,看到某位著名运动员赛前是怎样消除紧张的,赛后又怎样发泄激动情绪……妻子将这些故事讲给同事和亲戚,自己也觉得特有派。 用讲故事哄老婆,于凯这招果然够狠。 全心做好场外“听”众 说起来,于凯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体育迷。现在,每周三他都会到单位包场的羽毛球馆和同事切磋切磋。但到了奥运会期间,他们就只能是比赛场外的听众了。 于凯说,以往的大型体育赛事,他们都会有证件,可以进入场馆观看比赛,但万一代表团成员需要用车而找不到他,那可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即便是大运会期间,他所负责的土耳其团成员拉他进场馆,他也只能婉拒,在场外听广播关注比赛。 一墙之隔,却不能一饱眼福,对于热爱体育的他们来说,真的是挺郁闷的。 天天上路跑眼 见治堵有成效 作为“于凯车队”的负责人,于凯现在还是天天上路跑。作为一个天天上路的老司机,于凯说自己是眼瞅着北京的治堵工作带来的点滴变化。 出租车司机最怕堵车,这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但您看见没有,在北京市机动车即将突破300万辆的时候,北京的拥堵情况并没有恶化,这就是一种成效。”细心的于凯发现,现在由于部分胡同改造后可通行车辆了,这就让某些原来较为拥堵的主辅路连接线变得通畅了起来。而经过合理的操作,如划分单行线和禁行线,设立安全岛以及在维修路面时设立更为明显和清晰的提示牌等工作,使局部地区减少了很多拥堵。 “要说奥运会,那是北京人的荣誉。这道路变畅通了,那可就是北京人的福气了。当然,这件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大家要保持一个好心态,耐心地支持北京城的种种改造变化,有了咱大家伙儿的支持,还怕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吗?”作为老司机的于凯,信心十足。 奥运会时的哥要当半个导游 2008年奥运会时,政府将大力推广公共交通,鼓励大家乘坐公交车出行。 作为公共交通系统之一的出租车,到时候更会给来北京的外国友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外国朋友,更喜欢打车去往各个旅游景点。的哥到时候就要承担导游和解说员的工作了。 那么语言交流又如何呢?于凯说,在奥运会期间,用英语进行服务是没有问题的。于凯还在现场为记者秀了几句英语。虽然能完成工作,但在特殊情况下,肢体语言的作用更为实用。 于凯记得那是在长城脚下,他和一位需要方便的外国朋友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后,帮助对方解了燃眉之急。所以在特殊情况下,要学会特殊处理。 信报记者翟烜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