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保护文化遗产展示人文奥运 城市建设留存历史痕迹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10:00  北京日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批文物建筑得到抢修,消减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修复后的文物建筑得到了合理利用,其中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对社会开放,旧城内部分历史文物景观得到恢复。

  随着北京市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迅速发展,赋予了文物保护工作新的课题,给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为此,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正在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制订北京市文物建筑修缮中长期规划,使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整体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北京市文物局

  近年来,北京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抢救和保护了大批出土的地下文物,特别是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及奥运场馆建设工程中的地下文物保护工作。

  -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

  中央领导及北京市领导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先行”的指示。

  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物保护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对于抢救保护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是国家依法行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伟大实践,也是贯彻文物工作方针,宣传和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重要机遇。第三,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而进行的大规模、多学科、高层次的文物抢救会战,既是对我国考古和文物保护总体水平的检验,也是向公众全面展示文物考古事业辉煌成就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必将大大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自2005年7月15日始,2006年9月20日结束,勘探面积272万平方米,完成发掘面积16360平方米,共发掘遗址8处,墓葬125座、窑址13处及灰沟、灶址等其他遗迹,出土文物时代跨度为战国、汉、唐、辽、金、明、清,出土陶器、石器、铜器、玉器、瓷器等大量各类文物。

  其中丁家洼遗址是北京地区首次系统发掘的春秋时期燕文化居住生活遗址,填补了东周燕文化既往考古发现的空白。遗址内涵丰富,为东周燕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详实具体的资料,也使学界对于东周燕文化面貌的认识更加深入。

  -奥运场馆建设文物保护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各奥运场馆的具体情况,按照“抢救为主,保护第一”的文物保护方针,北京市文物局与原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制定了阶段性的工作方案,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负责实施。目前,已圆满完成了保护、抢救文物的工作。

  2004年至今,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工作人员以科学的工作态度和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先后对10余处奥运场馆及配套工程进行了考古勘探调查和发掘工作,分别为五棵松篮球馆、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会议中心、数字北京大厦、奥运村工程、五棵松棒球中心、飞碟靶场等。

  截至目前,勘探总面积已达150余万平方米,清理发掘汉代至明清时期古墓葬700余处,出土了可整理复原的文物1500余件,包括各时期瓷器、陶器、铜器、饰品等,这些为我们研究汉、辽金至明清等各个时期北京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上述奥运场馆主要集中在朝阳区大屯、洼里及海淀区五棵松等地区,地下文物以明清时期中小型古墓葬为主。通过这些考古工作和出土的文物,为研究北京地区汉代至明清时期墓葬习俗、丧葬制度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对探讨北京地区区域文化、北京城市发展史等问题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目前,北京市正在对出土文物进行修复、研究,对考古发掘资料进行整理,以充分发挥文物的研究、教育、展示作用。通过各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努力工作,做到了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很好的配合了奥运工程的顺利实施,充分体现了“人文奥运”精神。

  文物建筑修缮

  2000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三年投入3.3亿元,对重点位于“两线、一街、一区”内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进行抢险修缮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又于2003年做出五年投入6亿元,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决定,按照“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的保护思路,对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进行了抢险修缮,使全市文物建筑的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目前“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临近尾声,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果卓著。主要体现在:

  一是有效地缓解了历史欠账,一批文物建筑得到抢救和保护。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来修缮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39处,修缮面积近33万平方米,使天坛、颐和园、周口店遗址、先农坛、十三陵、历代帝王庙、孔庙、国子监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得到抢修,缓解了我市文物建筑年久失修的局面。

  二是消减了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从2005年起,北京市每年从“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专项经费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三年来,先后消减了太庙、钟鼓楼、戒台寺、潭柘寺、正阳门、德胜门箭楼等66个单位100余处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

  三是有效地推动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利用,一批不合理占用文物建筑的单位搬迁腾退,成果突出。据统计,市政府为两项计划共投入专项资金9.3亿,带动各区县和相关单位配套资金50多亿元,搬迁不合理占用单位880余个,居民14200余户,为抢险修缮和合理利用创造了条件。

  四是恢复了部分旧城历史景观,一批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对社会开放。通过对不合理占用的文物搬迁腾退及文物保护单位违章建筑拆除、文物建筑修缮和环境整治,恢复了菖蒲河、南中轴、后门桥等历史人文景观,建成了莲花池、元大都土城、明城墙、东皇城根等遗址公园,修缮开放了袁崇焕祠、纪晓岚故居、历代帝王庙、天坛神乐署等一批价值高、知名度大的文物建筑,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据统计,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后重新或扩大开放的有58处,修复后新开放的41处。

  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市文物局要求各区县文化委员会高度重视,组织开展辖区内“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增进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主要活动内容

  (一)6月9日主会场

  太庙修缮工程竣工仪式

  故宫等4处世界文化遗产5A景区授牌仪式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

  近年来北京地区考古成果展

  近年来北京地区文物修缮成果展

  表彰北京市文物保护先进个人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图片展览

  (二)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在首都博物馆举办《后土吉金·国宝荟萃——陕西宝鸡农民保护文化遗产成果展》展览。(三)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柏林寺、西四北三条11号四合院、广化寺、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张自忠故居、丰台娘娘庙、丰台药王庙。

  (四)北京市文化局于6月6日举办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老北京玩意儿——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演”活动。届时将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进行舞台表演并做成专题片于6月9日前后在电视台放映。

  (五)在历代帝王庙举办〈世界遗产在中国〉展览

  (六)6月8日晚,圆明园管理处在西洋楼景区大水法遗址前举办“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首归仪式”(七)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老字号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暨《北京市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展览在正阳门举办,时间一周。

  (八)举办文化遗产保护讲座

  5月9日文化部《中华文化画报》主编范贻光讲授《琉璃厂文化》;

  5月11日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讲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6月6日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刘岳讲授《七彩胡同》6月8日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郑欣淼讲授《故宫与皇城文化》

  (九)5月24-28日,国家文物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同主办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

  (十)要求各区县文化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的“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号召全市各文化遗产地、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活动。

  1、颐和园遗产知识画廊:东堤2、在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居庸关五个开放景区设宣传台。制作《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向游客发放。

  3、天坛历史文化展、“中和韶乐”展演4、周口店遗址画册出版、周口店遗址图片展(在德胜门箭楼展出)等活动。

  5、各区县分会场活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