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 河滩变绿地打造绿色大氧吧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10:30 中国体育报
承办2008年奥运会赛艇、皮划艇、马拉松游泳及残奥会赛艇比赛的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场地设施基本就绪,目前已经率先验收合格,在8月8日打响了奥运测试赛的第一枪——“好运北京”国际赛艇世界青年锦标赛,成为首批投入使用的奥运新建运动场馆。 河滩变绿地砂土变建材 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是目前世界惟一动静结合的比赛场馆。场馆内水面面积63.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了82%,是北京奥运绿化率最高的运动场馆。广阔的水面再加上场馆周边的6.3万亩的潮白河公园,形成了一个绿意盎然、碧水蓝天的天然“大氧吧”。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项目总负责人李丹介绍说,建设水上公园的地点原来是一片河滩地,现在大面积的水源加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种植的植被,肯定会对周围的环境和气候产生调节作用,更有利于周边的生态环境。 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将科技与“节约办奥运”的原则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了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 在工程建设的两年时间中,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与清华大学合作,对粉砂土的利用进行专门的技术研究。顺义场馆团队竞赛主任辛群英表示,由于赛道建在一片河滩地上,挖出的土全部都是粉砂土,总共200万立方米,基本属于建筑废料。经过艰难地研究攻关,200多万立方米的粉砂土全部变废为宝,用于动水区的建设和整个场区的造型,没有运出一筐土,全部在场馆内部使用和消化,也使建设成本大为降低。 利用每一滴水 水质优于自来水 场馆设计建造注重节约环保,场馆内建有国内体育系统中规模最大也是惟一的专门为净化赛道水质而建立的循环水处理系统,一方面实现场馆污水零排放,另一方面,水上公园引入水源后,就不再放出,而是根据水的蒸发情况进行适当补水。保证馆内存水每隔35至40天循环一次,达到奥运比赛对水质的要求和标准。辛群英表示,经专家检测,赛道中处理后的水质比我们使用的自来水还要好! 当时建设这样一套循环水处理系统,除了考虑到赛事对水质的要求,主要还是考虑到节约用水方面的问题,因为重新换水,整个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水量太大,不经常换水又不符合国际赛事对水质的要求。项目总负责人李丹介绍说,像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这样这么明确地用水处理系统净化赛道水质、节约水资源的,在国际上也很少,处于先进水平。 总蓄水量近200万立方米的水上公园,每月仅需要引入极少量的水来补给蒸发和渗透,再加上场馆周围用以收集雨水的取水沟,将雨水回收处理后,引入赛道。这样,真正需要的水量就更少了。据介绍,场地雨水利用率可达85%!李丹骄傲地说:“这是老天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用,不能放过!” 另一方面,场馆内部产生的生活用水及以后赛事期间运动员和观众产生的污水,都会收集起来,通过系统处理后,全部用于场馆的绿化灌溉。 场馆建设凸现人文关怀 场馆建设注重体现人文气息,如精心设计运动员休息区、观众区等各类设施,设置无障碍过道、卫生间,兼顾残奥会的需求,做到方便与舒适兼顾。另外,船型的主看台、波浪型艇库等既体现了项目使用的性质,又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向观众展现出醒目的场馆风格。辛主任介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期间,还专门配有两名中文和两名英文评论员,进行现场讲解,还装备有大屏幕做全程报道,充分考虑观众需求。 在“好运北京”赛事期间,组委会更是凸现出了浓厚的人文关怀,遵循国际赛联的要求,在国际赛艇世界青年锦标赛期间,为阿尔巴尼亚、中国台北、朝鲜、巴拉圭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50名运动员提供免费食宿。辛群英表示,这对推广赛艇项目,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赛艇竞赛水平将大有帮助。 本报实习记者卢苇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