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魏纪中:场馆不仅当体育馆来设计 奥运后向公众开放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12:14 腾讯体育
腾讯体育讯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渐临近,奥运场馆场馆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据统计,截止到11月30日,北京31个奥运会比赛场馆中已有26个通过竣工验收。而比赛场馆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将会如何使用,普通百姓能否使用到这些世界级的场馆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腾讯记者特别电话采访了北京奥组委执行委员魏纪中先生,请他谈谈对于奥运场馆赛后开发利用的意见。 不能仅仅当作体育馆来设计 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每次奥运会结束后,主办方都要为各座体育场馆的运营伤透脑筋。魏纪中先生就表示,场馆的利用不能在赛事结束之后才开始进行考虑,而是在设计时就应该想到。“在设计的时候就不能单纯把它作为一个体育场馆来设计,而要考虑到它后面的综合利用,将它设计成一个大型的活动中心。” 魏纪中以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为例:“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主体育场能够容纳11万人,非常之大,建成之初就有人开始担心它的赛后利用。不过由于在设计的时候就有考虑,所以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人们很快地对它进行了拆装,将它变成了一个很好的橄榄球体育场。” 所以,魏纪中认为在设计奥运体育场馆的时候就该进行逆向思维,不要单单将设计思路局限在那些比赛功能。“创新的思路有很多,比如减少固定座椅的数量,屋顶变成半封闭式,这些都能大大方便日后的改造。” 场馆赛后利用不能盲目追求利润 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场馆的运营将全部交给建筑方——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由企业来负责经营,这是北京奥运会在场馆赛后利用上作出的创新之举。不过,魏纪中先生就认为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赛后利用,但是考虑到奥运场馆的特殊性,企业在经营场馆时不能盲目的去追求利润。 “奥运场馆是经营性的,还是公益性的,这个问题要先搞清楚,”魏纪中说,“奥运场馆毕竟是公共大型设施,政府在其中给与了大量的支持,像税费的减免,财政的投入,所以即使在建设中吸纳了民间资金,但奥运场馆仍然具有公益性的特质。所以奥运场馆经营的利润应该受到限制。这就好像私人可以投资高速公路建设,但是收费标准也要经过政府的核准。” 魏纪中进一步表示,北京奥运场馆日后的经营可以参考国家大剧院的经验。“国家大剧院也是一个投资很大的项目,但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国家拿出了大量的补贴,所以它可以推行一个合理的票价体系,能让大家买得起票。所以,奥运场馆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较低票价向百姓开放的。”(白朝嘉)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