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全新理念引领奥帆筹办 青岛办奥运讲求探索创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09:35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三天的采访,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青岛在奥帆赛筹办过程中注重创新,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建成,集中体现了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在这座建筑中的应用,这应该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实践。另外,青岛把奥帆赛的创新精神推广到了青岛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像奥帆赛筹备过程中运用的全过程控制理论,这对全国其他城市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来青岛之前,认为青岛应该具有一些北方城市保守的特点,这次采访让我对青岛有了一个全新的印象,现在我最希望的事是奥帆赛时再次到青岛来采访。”

  ——《南方日报》 邱江剑

  1月7日,奥帆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秦皇岛电视台的记者对奥帆赛筹办过程中实践的“全过程控制”理论兴趣颇深。当年,秦皇岛是青岛申办奥帆赛的主要竞争对手,现在,秦皇岛电视台的记者带着羡慕的目光提出了这一问题。对于该记者提出的问题,市委常委、奥帆委常务副主席臧爱民进行了深入解释:全过程控制是一种项目管理方法,将一个项目首先进行规划,然后细化到计划,分解到项目,由项目衍生出职能,再将职能落实到个人;将每项工作做成数学模型,做闭环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实行纠偏,然后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将项目管理落实到每个人……“青岛不仅在奥帆赛的筹办过程中推行了全过程控制,在一些政府部门的管理实践中,这一项目管理方法也得到了推广!”面对来访的记者,臧爱民这样表示。

  全过程控制是奥帆委在筹办奥帆赛过程中采用的创新性方法之一,在青岛筹办奥帆赛的过程中,有许多创新性的方法,也有许多创新技术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2008年奥帆赛的举办地,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不仅仅是一座赛场,更是一座集各项创新性技术于一体的创新结晶。

  海水源热泵技术、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无桩式浮码头工程、太阳能景观灯、风能路灯、过山隧道工程、中水管道建设……一项项新技术的运用,一个个环保理念的实施,在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创新是建设的主线。

  奥帆中心内的媒体中心采取海水源热泵技术为媒体中心提供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所需能量,这在全国已建成的公共建筑中尚属首家。根据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建筑地理特点和使用功能要求,在媒体中心成功应用海水源热泵技术,设计建设了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通过利用温度相对稳定的海水作为冷热源,为媒体中心提供了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所需冷热量,海水流量每小时最高可达300立方米,完全能够满足媒体中心的制冷或供热需求。媒体中心建筑面积为8138平方米,海水源技术系统建设投资576万元;传统空调投资约425万元,两者相比,海水源技术投资较传统多150万元。但是,按目前试运行数据比较,海水源技术运行费用约16.8万元/年,传统技术运行费用约28.56万元/年。每年可收回投资约12万元,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基地帆船浮码头采用最先进的瑞典专利橡胶拉簧技术,在4.5米潮差的情况下,浮码头能始终保持半米高的相同干舷高度。

  太阳能技术在奥帆中心得到广泛应用。根据青岛地区的光源、光辐射特点,结合帆船中心建筑特点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充分考虑太阳能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将国际上先进高效的太阳能技术与区域市政热力管相结合,将板式集热器分别与弧形屋面、平面屋顶相结合,运用可靠的控制系统,在后勤保障中心和运动员中心设计应用了两套太阳能系统。后勤保障中心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采用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使用集热器面积638平方米,成功实现了夏季制冷、冬季采暖和全年提供生活热水,系统预计每年可节电47.3万度。运动员中心建筑面积16613平方米,使用集热器面积666平米,利用太阳能为其所拥有的300平方米游泳池和洗浴提供热水。预计节电每年44万度。同时,由于集热器为后勤保障中心屋顶提供了阴凉,也减少对制冷量的需求。两套太阳能系统建设投资约1100万元,一年节电约90万度,按每度电0.78元计,一年可节省70万元,15年即可收回投资,这在全国位于领先位置。

  根据国际帆联批准的建设方案,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内需建一条穿过燕儿岛山的交通道路。考虑到燕儿岛山生态环境脆弱,开山筑路对燕儿岛山绿化植被和自然风貌的破坏非常严重,主管部门建成了一条长度47米的过山隧道,对自然生态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

  在燕儿岛山前护岸工程中,建设者对原有护岸进行功能性改造,同时避免破坏海岸带前的红礁石区,使“燕岛秋潮”这一景观得到了充分保护。

  海上颁奖平台的投入使用,将会是奥帆赛历史上首次在海上颁奖,也使观众在观看完奖牌轮比赛后能立即回过头来观看颁奖仪式。

  不仅仅是在建设过程中创新,在奥帆赛赛事组织的筹办过程,创新也随处可见。2006年青岛国际帆船赛中,奖牌轮在青岛第一次得到检验,并且受到了各方认可;2007年青岛国际帆船中,根据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接近观众的特点,国际帆联制定了胜利者返航线和障碍滑航线,这是国际帆联第一次实行这种赛制,也是根据青岛的赛场特点量身打造的赛制。

  在赛事团队的构架当中,竞赛部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ITO(国际技术官员)和NTO(国内技术官员),对于参与竞赛组织的ITO与NTO,奥帆委一方面强调NTO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清楚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与国际帆联积极协调,要求ITO统一认识,这种调整从根本上解决了ITO与NTO在配合中产生的问题,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运行机制。在完全按照奥运模式和奥运标准运行的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中,奥帆委开创性地在每天上午8时30分安排了一个由所有ITO和NTO参加的技术会议,大大增加了执行效率。

  创新,有时只是一点点的改进,但也正是有了这一点点的改进,才有了世人交口称赞的奥帆中心,有了青岛两次测试赛的圆满成功。也正是这种创新精神的引领,青岛才无限接近2008年奥帆赛的圆满成功。本报记者 韩光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