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水立方项目副总揭秘神奇大水泡 付承平:它不能乱动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04:01  哈尔滨日报

  水立方项目副总提醒“大水泡”虽美不能乱动

  在寒冷的奥运场馆观景平台上,水立方副总付承平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现在准备工作怎么样?

  付承平:前一阶段室内进行了蓄水。目前来看,水立方一切运转都是非常正常的,我相信到测试赛的时候会让大家满意的。

  记者:觉得修这么一个造型独特的建筑物困难么?

  付承平:的确不容易,开始造模型都很难,建设当中困难更多,水立方采取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但通过大家的努力,还是把它建成了。

  记者:到测试赛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观众来,是否考虑到人为因素对外墙的损伤?

  付承平:这个大泡泡的确很好,可是不能乱动。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意外,我们特别做了很多准备。比如,我们在水立方和地面连接的地方修了1米高的矮墙。在水立方的外围,我们特别修建了一道宽6米、深50厘米的“护城河”。在室内,我们也做了考虑,凡是观众经过的地方,我们都用玻璃幕墙进行了隔离。华都

  膜外衣多层保护夜幕降临会变色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下月初将迎来首次游泳测试赛,我们有了一次特殊的机会来近距离欣赏这个神奇的“大水泡”。幸运的记者还在展览室触摸了水立方的外膜,感觉相当富有弹性。但工作人员提醒,虽然有一定厚度,但如果刻意破坏还是会破裂,所以对它的保护格外严密。

  走近水立方

  神奇“膜外衣”多层保护

  亲历:17日上午10时,记者走近将承担游泳、跳水、水球等项目的水立方。这栋正方形建筑,外层被一颗颗蓝色的“水泡”包裹。上午的阳光洒在它的身上,与不远处的鸟巢交相辉映,蔚为壮观。唯一的缺憾是,四周的工地灰尘让它留给人的印象是有点灰蒙蒙的。

  在水立方四周20米处,设有一整圈高2米的围栏,圈内还有一道宽6米、深0.5米的护城河,武警来回巡视,看来想用手触摸一下 “水泡”,是不可能的事。

  解密:水立方长宽高分别为177米×177米×30米,建筑外墙分布着3000个不规则的气枕,犹如一个个“水泡泡”的ETFE膜具有较好延展、抗压性,每块膜都能承受一辆汽车的重量,暴雨、冰雹、沙尘暴都没问题了。

  膜本身有一定厚度,但如果刻意破坏也会破裂。工作人员介绍,水立方外膜曾发生过仅有的一例事故:一只小鸟衔着嘴里的食,望见膜上自己的影子,以为同伴抢食,扑上去一口,“哧”,膜漏气了。不过,小面积的破损不会对整个气泡造成影响,专用胶布就可轻易修复。水立方清洁采用的是虹吸原理,雨水自然落下,就能起到清洁作用,而这些雨水还能循环再利用。

  走进水立方

  无数“泡泡”组成水分子

  亲历:走进水立方,发现它共有三个大厅隔开,左侧由热身池、比赛池两部分构成,而右侧则预留了一个水上游乐中心,奥运会后普通人可以在水立方畅游。现在,水立方已基本竣工,只是水上游乐中心的设施还未安装完毕。

  有意思的是,一般人都以为“泡泡”只用在水立方的外墙,但事实上,走进水立方后才发现,举目望去内墙也布满水蓝色的泡泡,非常漂亮。最让人难忘的,还是那湛蓝色的池水,仿佛让人进入了一个水世界。

  随后,记者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来到水立方的屋顶,近距离地看到了支撑起数千个“泡泡”的钢结构,它们错综复杂,极不规则。很像是中学化学里学到的H2O水分子的结构。

  解密:水立方的钢结构为“新型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具有整体重量轻、跨度大的特点,其重量只有鸟巢的三分之一,而且更加节省能源。此外,“水立方”设计了八个自然通风口,可实现馆内外空气流通,保证17000人观赛时的透气问题。由于“水立方”采用了特殊的膜材料和相应的技术,使得该场馆每天能够利用自然光的时间达到了9.9小时,一年下来,8万平方米的“水立方”将节约大量的电力资源。

  此外,各游泳池水全部采用循环处理,确保水立方的水质达到国际泳联最新卫生标准,“水立方的水可以喝”,一位负责人说道。

  走出水立方

  夜晚,水立方可以变色

  亲历:短暂的游历让记者对水立方有了初步了解,但奥运开幕时以及夜间的水立方是否会有所变化?走出水立方,记者在东侧外墙发现了一块3000平方米的投影大屏,奥运会期间这里肯定会成为奥林匹克公园最大的一个亮点。

  解密:水立方的每个泡泡之间都会装有LED灯,这些灯可以变换各种颜色,也会组合成各种图案。夜晚,可以变色的水立方可以用“变幻莫测、流光溢彩”来形容。当开幕式奥运火炬点燃的一刹那,水立方通体可变成红色,配合开幕式营造热烈的气氛。它也可以变成白色。同时,在膜结构内,还会装有大屏幕,上面会播放各种画面,可以有鱼儿在水中畅游,可以播放精彩的比赛画面等等。”

  方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