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第5次改建见证老工体尴尬 奥运后侧重体育文化产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11:33  中国新闻网

  作为奥运改建场馆之一,北京工人体育场已完成主体改建工程。4月,它将迎来修建后的第一场演出——席琳迪翁的演唱会,然后开始它的奥运使命——“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

  本刊记者/唐磊 实习生/王小英

  还没到工体北门,就听到类似广播的声响,一台新安装的大电视架在工体北面看台的顶上,不断播放着宣传片。

  电视的屏幕有120平方米,可以180度旋转,比赛时屏幕朝向场内,平时朝着工人体育场北路,作为一个宣传的窗口。加上支架,大屏幕电视重达80多吨,它替换下的,是第11届亚洲运动会的主火炬台——自1990年起保留至今。

  而本次为奥运实施的工体改建中,另一大亮点是新换的体育场灯架,6座灯架,不仅让体育场达到场内无影的效果,还让工体成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无影的球场。灯架高达13米,像飘带一样“挂”在工体上空,也大大加剧了工体承担的重量。

  怎么让老工体“站住站稳”了,不塌不倒,是这次改建工程中重要的一环。

  工体还是那座工体,这座享誉全国的体育场的模样几乎没有变,只是被粉刷得更白了。但熟悉它的人会发现,体育场的外墙上多了许多粗的灰色钢梁,一根根好似贴在墙上,体育场底层商铺橱窗外的钢梁成人字型交叉,落地橱窗好像被对角切开,不仔细看像是未拆除的脚手架。底层的商家还曾抱怨过,这种钢梁会影响生意。

  “横的钢梁是改变框架结构体系的连接。”工体改建的工程项目总负责人李建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人字型的钢梁是消能器,这个结构整体的消能措施,目前国内的北京饭店、北京展览馆都用过。”

  其实这些钢梁只是本次工体改造中,用来加固体育场的一种手段。原工体的设计几乎是不能抗震的,像一块豆腐一样,一推就“晃得厉害”。经过这次改建,增加了工体一定的抗震能力。

  工体改建的总设计师黄盛昕、工程项目总负责人李建国都很有信心开玩笑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比赛时,我们都坐在体育场最薄弱的地方,亚运会时就是这样(亚运会前工体经过改建),这次还是这样。如果出问题,先死的是我们。请所有人放心。”

  自身运营经验对改建帮助很大

  工人体育场的原始设计是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完成的,之后的多次改建也都由该院承接。“院里很多人参加过以前的改造,是一个集成优势。另外这个建筑工程责任也分得清楚,所以这种改造工程不需要进行招标。”工体改建的总设计师黄盛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秋天,黄盛昕接到改建工体的任务,“真正给我们设计师的设计周期还是很短的,图纸设计要根据现状、根据奥运大纲的要求。”他说。

  比工人体育场更早完成改建的工人体育馆,也是由黄盛昕设计完成的。那时候新建场馆都刚开始动工,因为工人体育馆开工早,被北京奥组委定为示范项目。

  工人体育场也和工人体育馆一样,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建,以符合奥运会的要求。老体育场的改建,要遵守两个条件:要符合奥运会的功能要求和现行国家规范,还要尊重原来老场的条件。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