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奥运期间空气达标没悬念 三环碧水今年环绕北京城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3日10:01  竞报

  站在时间的坐标上,我们回望2001年7月13日。那一天,中国北京获得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中国13亿人民对世界作出庄严的承诺:“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令人难忘的盛会。”

  奥运会近了,近得只有一百多个日夜。中国人民为筹办奥运会七年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到了向世界一一展示成果的时刻。

  七年来,奥运场馆即将全部竣工,并通过了“好运北京”赛事的严格检验;七年来,北京的天蓝了,水清了,空气清新了,提前一年多的时间兑现了申奥时的绿化承诺;七年来,地铁5号线贯通南北,3条轨道交通建成,优惠票价让更多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4月30日)来临之际,本报推出“北京兑现申奥承诺”专题报道,循着七年的足迹,与您共同见证北京的辉煌建设成就,这些触目可及的成就背后,恰是中国人民兑现承诺的坚实答案。

  “北京的空气质量好多了,早上在玉蜓桥上都能看见西山了。”家住鼓楼附近的“老北京”赵大爷说起北京的空气很有感慨。而他27岁的外孙申乐迪去英国留学三年后回到北京,也感觉很惊奇:“以前一到冬天,满大街都是口罩,空气雾蒙蒙的,哪有现在这么透亮啊……北京变了很多,尤其空气很清新,天空湛蓝湛蓝的,去哪里玩拍的照片都很好看。”

  这一老一小两代人的感受正是北京市自1998年向大气污染“宣战”、开展“蓝天计划”以来取得的成果。近10年来,北京的空气质量一年比一年改善。1998年,北京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00天,到2007年,这个数字已经到了246天。而随着一系列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绿化覆盖率等数字的增长,同时伴随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公众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得以显著提高,2006年北京市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80-90岁。透过这些数字,北京市2001年申办奥运会时向世界作出的环保承诺正在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

  奥运空气达标没有悬念

  今年2月27日,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杜少中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为了兑现申奥时的空气质量承诺,我们的努力是实实在在的,进展是有目共睹的,保障是坚强有力的,经过专家论证,这些措施综合作用,奥运会空气质量达标没有更多悬念。”

  他的话建立在这样一些数字基础上:1998年以来,北京市开始向大气污染“宣战”,9年来本市制定并实施了13个阶段200多项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开展了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施工道路扬尘、工业污染等四个方面的治理工作。而2008年,北京将实施第十四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对各项污染物执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以实现奥运环保承诺。

  即使如此,对于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能否达标,不少境外媒体仍存在质疑。对此,杜少中说,“我们一定努力兑现申奥时的空气质量承诺。”

  杜少中介绍,2001年,北京申奥时,中国政府曾对北京奥运期间空气质量作出过庄严的承诺:一是北京市每天要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进行监测。二是要致力于全年空气质量的改善。三是在奥运会期间,这四项污染物的指标要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