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市全力备战奥运气象 已建立精细预报系统(3)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10:06  新华网
北京市全力备战奥运气象 已建立精细预报系统(3)

北京市全力备战奥运气象 已建立精细预报系统(3)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时间为何定在8月8日?孙继松介绍说,真正开始申办的日期是7月28号,申办成功后,气象部门在和北京奥组委商讨过程中,认为这一时期正好处于北京的主汛期,这一时期雨多,温度、湿度偏大,会对运动员造成很大的影响。

  气象部门建议应适当向后延期。最后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组委协商后,定为8月8日。“本身就是夏季奥运会,它就具有夏季的气候特点。”孙继松说,在举办夏季奥运会时,像雅典,温度很高,亚特兰大的温度也高。既然是夏季奥运会,它的时间国际奥委会是有限定的。

  “定为8月8日,比7月要好得多,”孙继松说,“7月的降水概率可能要达到70%。”

  已建立精细预报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气象学会理事长,北京奥运会安保筹备工作顾问。李泽椿称,城市建设要考虑气象因素,奥运天气预报将具体到分钟和场馆

  如果出现极端天气情况怎么办?多哈亚运会就出现了异常的天气情况。从历史气候背景来讲,多哈比较干燥,然而在亚运会期间偏偏好几天都下雨。

  “开闭幕式是一个重点,”孙继松说,“由于气象预报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就要采取跟进式的、无缝隙的动态预报,8月1日开始,就进行预测,并不断随着时间的递进,加以精度上的订正。这样的订正是每天四次;三天以内,假设有雨,就要跟踪是什么雨,是什么规模;一两天内,如果有雨,就确定是什么时间;当天要预测每个小时的情况。随着时间推移,预测会越来越准确。即便提前十分钟,也是有效的。”

  奥运会前的两三天,全北京市,包括军、地、民航以及国家气象局的专家团队会在一起进行会商,并形成会商意见。北京气象局自己的专家,则会不定时地随时会商。

  从防范和预防角度,北京市建立了应对异常天气的联动体系。气象和社会各个部门将根据不同时段的预报,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比如在开闭幕式的时候,如果预报天气有雨,肯定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甚至时间会压缩或者延长;有些竞赛项目,具体的出发走向会作出调整。

  为了应对突发性局地性的天气。奥运期间北京气象局将在一天中每六小时发布一次天气预报。发布的基础是要以一定的计算能力为支撑。气象科学需要非常庞大的计算能力。大型计算机最大客户就是气象部门。现在,IBM出品的十万亿次巨型计算机已在北京市气象局调试完毕。“5月底就开始使用,”孙继松说,“速度是非常快的。”

  孙继松说,北京已建立起城市气象精细预报系统,能满足国际奥委会提出的至少一天4次滚动更新,逐3小时预报、个别1小时预报的要求。如果没有奥运,基础工作不会有这么快的提升。所以说,奥运对北京市气象工作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

  届时,北京市气象局将通过政府决策部门城市运行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对于奥组委将通过2008奥运信息系统(INFO2008,历届奥运会也都有类似的信息系统)、专线FTP、书面文件、电话热线、手机短信、网站等方式发布信息,并对开闭幕式和一些重要赛事提供现场服务;而对公众将通过网站、信息亭、街区显示屏、手机短信、电话、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方式发布气象信息;并为大型活动和有特殊要求的体育赛事提供现场气象服务。

  在奥运气象服务语言方面,北京市气象局将参照往届奥运会的惯例对奥组委提供中、英、法三种语言形式的气象信息发布,对公众服务则是中、英文两种语言。

  大气是一个宏观的系统,预报不同的天气,会有一个可预报的期限。人类永远不可能摆脱预报的不确定性,但是可以通过先进技术减少不确定性,并通过和用户的沟通将这种气象服务用到极致,用到最好。

  “预报是科学问题,但还有理解问题。”孙继松说,“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如何让用户满意是最重要的标准。在争取准确、及时的基础上,着重提供精细化服务、人性化服务。”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