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中国体育报:若是许三多站岗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09:30  中国体育报

  上期本版的《记者百味》,本报实习记者卢苇的一篇《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写得很有趣,讲述去新落成的北京射击馆采访,因事先没联系好,又无相关证明文件,一开始吃了闭门羹,但最后还是成功了。

  不过,若认真思索一下,在钦佩卢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同时,又不得不对她“对立面”的执法过程,表示某种疑问。

  你看,起初,“被门口的保安给拦截了下来”,但随后,“我努力跟那位保安沟通,表明身份、来意。还好他相信了我,不过职责所在,我必须取得采访部门的许可后他才能放行。”可是,卢苇联系半天未果,于是她只好再找保安做工作。“这次保安兄弟没有经得住我唐僧般的念叨跟说服,摆摆手让我进去了,还热心地指着一幢崭新的高楼告诉我说:“你去那个楼问问吧,我们的领导都在楼里办公。”

  实事求是说,做记者的都会同情记者,笔者是局内人时也有过类似斗智斗勇的坎坷经历,但这时,我却觉得那位先严后松的可爱保安的做法,有点值得商榷了。首先,应意识到这里是射击馆,凡是动枪碰弹的地方都是含糊不得的,否则,一旦有意外,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值守这样的大门,就该六亲不认,认证不认人,要经得起软磨,也经得起硬泡。尤其是,男人对年轻女性的一种天然放松感、对女孩子可怜兮兮眼泪的恻隐感,更是要不得,战场和谍战中这样吃亏的教训太多了。所以,从这一角度讲,我对“还好他相信了我”,就突然有了一种后怕感。

  当年上小学时,有篇课文《列宁与卫兵》,至今记忆犹深。克里姆林宫门口,那位新来的卫兵不认识列宁,而列宁恰又忘带证件,但认证不认人的卫兵就是不放行,后来里面出来的首长才把列宁接进去。而列宁不但没有批评卫兵,反而对他的忠于职守给予了表扬。

  我又想到一个人,《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那天假如是他在北京射击馆前站岗,任我们的美女记者卢苇再怎么“唐僧般的念叨跟说服”,也肯定没戏,百分之百对牛弹琴。

  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了,举一反三,不仅仅是重地射击馆,任何场所的门卫保安制度都是需要严格执行的。像那位卫兵那样,像许三多那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