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体育报:膨胀的路--奥运与城市细节http://2008.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11:18 中国体育报
有首歌叫《北京的桥》,其实现在好像应该唱北京的路了,因为北京的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宽。 大规模的扩路,既是为奥运会,也是为解交通不畅,城市需要。但这路的宽度越来越可怕,甚至到了“恐怖”的程度,似乎就值得议一议了。 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内,有多少条路在一条条地拓宽着,相应的则是路两边的房屋在拆迁在消失。但问题是,市区道路增肥有没有个限度?特别是十字路口。过去北京最宽的街口是长安街,可现在你去看看,菜市口十字路口、魏公村十字路口……比长安街有过之无不及。笔者夜间曾以自行车在菜市口做过试验,绿灯亮起,从东往西骑,正常速度,还没到西侧,就变红灯了。行人你要是不小跑,根本就过不去。记得当年在阿根廷时,当地人介绍其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七月大道”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它宽到什么程度?马路两侧都有一类似长型安全岛性质的区域,供一次过不完马路的人停顿一下。当时我调侃曰:这是过马路还是穿广场呀?结果逗得同行的一武汉记者哈哈大笑。而现在,战战兢兢过“七月大道”的记忆重在北京街头拾起了。北京媒体日前还在“民声直通车”栏目里,刊登了老年市民开始害怕过马路的反映。 上大学时,曾听过“城市交通工程学”讲座,其中一个理论:纵向的宽扩,是交叉时横向的灾难;双向的宽扩,是双倍的灾难。其理论根据是以通过率效益的递减、行为人的不便及土地资源的侵占等得出的。当然,我们应该理解设计者及市政决策者的苦衷,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拥堵越来越严重,路口通行能力越来越低,不把路口及延长线豁宽,别无良策。可是,实际效果怎样呢?并不理想,因为你不可能把所有路都拓宽到超级路口的程度,这样前面遇到车道减少时,速度又会降下来,拥堵重现。而且,前不久,北京交通局的负责官员在媒体上也承认,北京的城市交通压力丝毫没有缓解,交通体系非常脆弱,车与路的矛盾危机一触即发,特别是到2008年,北京的汽车拥有量将达330万辆,那时压力将更大。 路(口)越整越宽,效果却并不显见,我觉得,对此从理论上、思路上换换角度思考,也许不无裨意。新华社资深汽车记者李安定多年前就曾有一著名观点,大意是:城市是不可能彻底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的,花多大代价也根治不了,这是一个动态模式,而不是静态的,比较科学合理的办法与结果应是,边治边堵,边堵边治,达到相对缓解。这一“李氏定理”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现在世界各国的大城市,谁也不敢宣布自己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见到听到的反而是收进城费、限单双号、限车型等招数的出台,而鲜有哪座城市像我们这样大兴土木、玩命扩路。东京、墨西哥城都是比北京还大的办过奥运会的都市,但那里绝大部分都是宽度适中的路,窄路还要更多。所以,若依“李氏定理”,我们的城市交通决策既可节省大量经费,又可少占地少拆迁,还便民。而在思路上,我还想起我报前著名记者、现《中国足球报》总编辑如寄1997年的一篇文章,叫“北京的路,上海的桥”,讲的就是北京有地儿,可以玩命整路,而上海则因地制宜,猛架高架桥,既省地儿车又不打架。他归结为,在城市交通思路上,北京是“占地不占天”,上海是“占天不占地”,利弊自见。 议完路口的畸宽,再说说这道路的加宽。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北京许多路宽是宽了,车走着也顺溜了,但却是牺牲行人的路权后获得的。因为许多路分为机动车道、公交车道、自行车道后,就没人行便道的地儿了。你随便走走,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像宣武医院对面的那条路、城乡超市前的那条路、国图对面的那条路……但行人总得有路走吧,于是,只好走自行车道;而自行车道被占,自行车只好被挤到机动车道上……背着抱着一般儿沉。但实际上,扩路的效果显然被抵消了,成本显然被浪费了,而且马路上更乱更危险。 北京西客站和西直门立交桥的设计理念,曾多次被专家们批评,最后,西直门桥短短十几年内不得不两次大改造,西客站的改造就没消停过,前不久更是投巨资大改。“两西”的教训值得借鉴,北京的马路越整越宽的后遗症,也许若干年后就会显现。事实上,北京的交通效率为何低?主要原因还是大量的行人、自行车及机动车的无序、违章,看看每个路口的交通协管员有多忙、急刹车有多频就清楚了。报道,2006年前10个月,北京市遵守交通法规的车辆比例仅占0.4%,所以,简单化地扩路应非上策。先管住、罚痛交通违章人(车),即使不增路,混乱、拥堵也会大大减轻的。 讲一个间接点儿的插曲:年初,笔者在重庆街头遇一喝啤酒赏景的老外,北京亦庄开发区塔海尔悬架技术有限公司的小头目,在北京6年了,却不喜欢这里:“北京太大了,最怕开车和步行过马路,很不方便。”他最喜爱上海、青岛,最喜欢休假时看重庆街头的美女,他这已是第4次专程来渝了。 最新调查,北京出行环境列国内50个主要城市第49位。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