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青年报》:钱不是办开幕式的唯一标准http://2008.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01:42 中国青年报
王确 如何衡量一场大型赛事的开幕式演出是否成功,肯定不能以花钱多少为标准。花钱再多也未必就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即便是由于高投入办出了高水平,也未必就符合体育和艺术的初衷。 笔者作为参与长春亚冬会开幕式表演的创作人员,通过实践,由衷感到,钱多固然好办事,但对于开幕式表演这样既需要钱,又需要智慧、需要想象力的艺术创造活动来说,钱不仅不是,唯一的,更不是决定性的。 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由东北师范大学承办的长春亚冬会开幕式的表演,仅仅花了550万元人民币,其中还有50万元是学校支付的。而多哈亚运会开幕式演出则耗资1.8亿美元。长春亚冬会开幕式结束后,来自亚奥理事会的众多官员一边与胡锦涛主席握手,一边连声说:“veryverygood!”这台开幕式演出同样获得了普通群众的交口称赞。当然不能就此说长春亚冬会的开幕式表演超越了多哈亚运会,但东北师范大学承办亚冬会开幕式获得成功,让我们有理由认为: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不是钱堆出来的,一个开幕式要想取得成功,万万不可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精神力量。 我们在筹办亚冬会开幕式演出时,一方面精打细算,节约每一分钱,另一方面在人的智慧和体能上做“极限运动”。比如为了节省预算,1400名演员的午饭和晚饭都要往返步行1小时回学校食堂解决。东北师范大学全体教师一直秉承着一种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大概就是这种精神支撑着大家为这场演出贡献每一分心力,直至演出的圆满成功。 如今大型综合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言必称高科技,但此次长春亚冬会我们在高科技的使用上却很少,而更多使用接近原生态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我们想要传达的主题和理念。我们力图让体育和艺术回到原点,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绿色的向往。 在科技昌明的今天,人们通常都会借助科技来扩充人的能量,这当然是明智的选择。但追求高科技自然需要更多的经费,而从根本上说,经费消耗得越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就越不“绿色”。体育的终极目的是发展人本身的体能,艺术的终极目的是开发人本身的想象力,体育和艺术活动的初衷是拒绝科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甚至是体育和艺术的“恶魔”。今天的体育,无论在训练还是比赛上都试图利用科技手段来发展,今天的艺术也有同样倾向,但这种现象带来的结果常常是体育和艺术的异化。 我们今天也许能够稍稍冷静一点,想想农业文明提倡的节俭精神,商业文明提倡的消费主义,哪一种观念更有利于人类的幸福,更有利于人类家园的美好?目前国家提倡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我想其用意是人文的,也是深刻的。北京奥运会将秉承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希望届时我们能把这些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系亚冬会开幕式总撰稿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