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族:南拳北腿武术世代传承 舞龙舞狮展示民族图腾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12:42 新浪体育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二左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同田共耦,相互融合。在民族传统文化上又形成了一个民族之间相互包容的特点,特别是传统民间体育文化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许多体育项目都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包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气功、围棋、中国象棋、赛龙舟、放风筝、抽陀螺和踢毽子等,也都能从中找到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影子。 汉族传统体育项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称为“中国功夫”的武术。武术的起源源远流长,在民间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 一般的说武术多指带有器械的功夫,而徒手的武术常常又被称为“拳”。 武术古时简称为“武”,其特点一是“击”,二是“舞”。“击”就是“技击”,是从徒手搏斗的拳术发展为搏击敌人的武艺。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项目有角抵、相扑、手搏、手战、击剑、击刺、校棒、刺枪等,并有打擂台比武的习俗。“舞”,就是“武舞”。即现在流行的套路形式的武术。它与“技击”的搏击性不同,而具有表演性。这种以形体抒情和造型美感为特征的武术至今仍广泛流传于民间。正因为武术既可看,又可用,还可以锻炼身体,所以深深扎根于民间,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古时称之为“拳”,另有技击、手搏、使拳、拳法、白打等称谓。原始人类为了免受野兽的侵袭和猎取生活资料,采用拳打、脚踢、指抓、跳跃、翻滚等动作,这是最原始的拳技术的萌芽。传说炎黄时代,蚩尤部落善于徒搏角抵,他们头戴牛角,进行拳打、脚踢、抓扭。《诗经》中有“无拳无勇,职为乱阶”,这是古籍中最早出现的“拳”字。商周时代的拳术多称为“手搏”。春秋战国时,称技击。齐国为了选择武勇人材,充实到军队,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全国性的“角试”。汉代出现了观赏性和健身性的象形舞,如“沐猴舞”、“醉舞”和五禽戏等。这些都属于早期的象形拳术。宋代,拳术套路盛行。明清时代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拳种林立,还出现了许多武术研究家和拳法论著,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王宗岳的《太极拳经》、黄百家的《内家拳谱》、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等。 所以武术一直是汉族健身、强体、防卫、搏击,经久不衰的传统体育项目。 在汉族民间,真正把许多健身活动归纳为体育项目,有人曾经做过如下描述: 明、清时,民间体育活动有习武、弈棋、嬉水、摔跤、踢毽子、踩高跷、舞龙等项目。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沿海和一些城镇等地区有游泳、练拳和放风筝、踢毽子、跳绳、踩高跷、舞龙等民间娱乐性体育活动,并逐渐容纳了许多现代体育项目。如: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各种田径体育运动。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起,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骤增,项目多为健身娱乐类的太极拳(剑)、气功操、五禽戏健身操、老年迪斯科健身舞、慢跑、登山、棋类、钓鱼、门球等。 自历史记载至现在,汉族的传统体育大体可分为: 1、健身和防身的体育项目: 武术,武术又分为器械和拳术 器械系指:十八般兵器(其中包括弓箭)。 拳术又分南拳、北拳。 2、健身性体育项目:中国气功、太极拳,各种健身操。 3、表演性体育项目:舞狮、舞龙、耍幡、跑旱船、高跷、风筝、抖空竹、各种秋千等。 4、自娱性体育项目:抽陀螺(打冰嘎)、推铁环、跳方格、嘎拉哈、踢毽子、弹球、跳绳、翻股(又称“挑花线”)等。 5、竞技性体育项目:赛龙舟、摔跤、拔河、抵扛(又称“顶棍”)、投掷(源于古代“投壶”)、翻巴掌、撞拐等。 6、智力性体育项目:中国象棋、围棋、下五道、憋死牛等。 汉族民间体育活动作为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也和其他兄弟民族体育运动一样,集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于一体。不仅是我国体育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世界体育文化大观中的一个靓点。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