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华心怡:赞助奥运 家家起劲 国内联赛 无人问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31日15:30  新民晚报

  

  小贝

  举着大摞的花票子,寻找利滚利、钱生钱的聚宝盆。但在现时的中国体坛,商业赞助有无奥运标签似乎成了唯一的风向标。奥运升值的背后,鲜有人关注“中国制造”在挣扎。

  【现状】无处不奥运

  这个年代,思路决定收益。小智谋规划大前景,中国人深谙此道。

  真正能够成为奥运会正式赞助商的企业,凤毛麟角。他们大多投入过亿换来一纸合约。不过难当豪富囊中有限,也能同样唱出自己的一台戏。在李宁与阿迪达斯争夺奥运会赞助商失利的两天后,2007年1月5日,李宁即与中央电视台签下合约——2008年参与报道奥运会的所有出镜主持人与记者,都将穿着李宁品牌服装出现在荧幕上。亲临现场的观众毕竟不多,更多的中国人将通过电视镜头追随奥运进程。6月中旬,李宁这个民族体育品牌的巨头,又一举拿下了西班牙代表团。他们将向西班牙奥运会代表团提供包括领奖服在内的官方装备。单这两点,李宁的“擦边球”已与创收“擦”出火花。

  还有一些中国企业的后起之秀,同样眼光独到。8月伊拉克奥委会总监安瓦雅与匹克公司签约,后者将成为伊拉克奥运代表团的官方赞助商,向伊拉克方面提供所有差旅费用和全部体育装备。英雄主义是所有体育项目的精髓,“也许伊拉克的体育水平并不是国际一流,但他们特殊的环境必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而我们也可以增加曝光率。”无独有偶,鸿星尔克赞助了朝鲜奥运代表队。通过相对小规模的海外市场投资,中国民族企业将依靠各国的特殊政治背景得到最大收获。

  【尴尬】“内销”变滞销

  中国商人进军英超,火箭球星被中国商人签下……“外销”频传喜讯,但国内赛事却因缺乏赞助而陷入生存危机。

  中国体坛的第一巨头足球,一时间从宠儿变成了弃儿。曾经的热闹场面在2002年底突然跌落了。当年暂停升降级的措施,在没有事先征得总冠名商“意见”的情况下出台。于是,百事可乐年底就宣布退出。2003年,西门子成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冠名商,但赞助数额和以前已无法相比。根据合同中很多“惩罚性条款”,当2004年联赛多次出现丑闻时,他们不仅轻松地减少了赞助金额,并单方面中止了合作。

  而排球联赛、围棋联赛也都曾经苦于找不到赞助商而变得危机重重。而一度为我们带来美丽回忆的中国女足,也因为从主客场制改为赛会制而失去了很多赞助商的青睐。几乎空荡荡的看台,无情地提示着掏钱的大佬们,国内体育市场全面“滞销”。

  【解疑】月是他乡明

  赞助商纷纷转投“外线”作战,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导致中国女足联赛重回无人关注地步的,正是足协本身。2006年足协决定国脚统统不参加当年比赛,加上实施了10年的主客场制改回赛会制,第三阶段8支队伍5天完成24场比赛,质量可想而知。当年首届女超联赛,曾有企业投入300万元赞助,这对穷了多年的女足已是天文数字。而去年,某阶段的女超联赛赞助费只有区区6万元,缩水状况可见一斑。一位曾赞助过女足球队的老板表示:“公司产品的主要销售点就在我们城市周边,当初赞助女足就是要在主场打广告,扩大产品在本地的知名度。现在没有了主场,广告效应就没了,当然也就没必要再出这笔钱了。”

  改革不利,于是,就有了坐火车打比赛的女足球队。而另一方面,对赞助商利益的不尊重也是一个大问题。曾经与中超联赛合作的某家赞助商在退出时说:“中国足协维护赞助商权益方面的工作让人很不满意,他们缺少诚信,不仅开出了很多空头支票,甚至向赞助商提供一定数量的球票和停车位都无法兑现。在足协眼里,我们不仅不是上帝,甚至连最普通的足协官员都不如。”习惯了朝南坐的体育高层,还未参透赞助商也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体育商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市场只有留住本土赞助商,才能更大步地迈向体育现代化。

  本报记者华心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