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体坛周报:“边缘人”--举国体制下的“独木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10:26  体坛周报

  在中国竞技体育兵团庞大的奥运备战队伍中,有这样一批特殊的人物:如果允许他们单独组团参加北京奥运会,其总成绩甚至有可能超越不少中等体育强国、在金牌榜上跻身前十名。当然,这只是一种开玩笑般的设想;目前他们殚精竭虑的不是如何在奥运会上克敌制胜,而是如何才能登上这个万众瞩目的大舞台,他们就是所谓的“边缘人”。

  “边缘人”一般都出现在中国竞技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上。如果是田径、水上项目这些中国传统的弱项中出了一个有一定竞争能力的运动员,国家队哪怕是挖地三尺也不会放过你,怎么可能有“边缘化”一说?因此,对于优势项目的教练来说,“边缘人”的存在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如果允许人才交流,只怕这些“边缘人”要被各国疯抢。正是这些项目人才积累的厚势造成了点将比夺金更难的特殊现象;而如此之多的雅典奥运会冠军徘徊在北京奥运会的大门口,也说明这些项目人才辈出、更新换代之快。

  当然,优势项目“边缘人”现象在近几届奥运会的备战过程中呈现愈演愈烈的迹象,多少也和中国目前的举国体制有些关系。

  以奥运金牌为指挥棒的体育主管部门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在资金投入、人才选拔上向优势项目一再倾斜以确保该项目对于国外运动员的不对称优势,但同时也可能造成优势项目人才过度拥挤、高水平选手被迫快速更新换代等一系列弊端。如果后备人才对于自己的去向可以自由选择、而各运动项目的资源是按照市场化的手段进行配置,就不大可能出现如此多的高水平运动员挤“独木桥”的现状。

  从“边缘人”自身的角度来说,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级别的运动员,自身实力要想短时间之内再有大幅度提高非常难,心理素质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平心而论,他们要想搭上奥运末班车,变数更多的来自规则的调整、国外对手的变化乃至本队队友的伤病情况。

  在奥运之年,边缘人的最终命运一直是体育界受关注的一个热点。对于边缘人来说,如果教练能够一碗水端平,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自己的落选是自身综合竞争力不够、技战术上有弱点或者是心理素质不够过硬,边缘人自然无话可说,只会心悦诚服地祝福队友,希望他们在北京奥运会有好的表现。怕只怕一些竞技体育之外的因素掺杂其中。

  在以往几届奥运会的参赛运动员选拔过程不是没有不和谐的声音:既发生过陈艳青这样因为举重队情报误判(以为该级别国外对手实力超强)而放弃悉尼奥运会参赛资格的技术性失误;也有过地方利益、商业利益等多方推手下的非竞技因素的选择,甚至还出现过极个别主教练选人是否偏重自己籍贯所在地运动员的争议。

  不管是为了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还是为了对运动员个人运动生涯负责,希望北京奥运会之年不要再发生类似情况、传出不和谐的声音。 ★大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