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历届奥运开幕式全盘点 北京能否别具特色脱颖而出(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7月26日15:41   新周刊

  第十届(1932,美国洛杉矶)

  开幕式精彩指数:☆☆☆

  最抚慰心灵的开幕式

  开幕式评语:阔别28年之后,奥林匹克再次莅临美洲大陆。但此时的美利坚已非往日的年轻、兴旺、生机勃勃,而是衰退、萧条、一蹶不振。短暂的奥运月稍稍拂去了笼罩于北美的的愁云惨雾。为避免圣路易斯奥运会无人喝彩的尴尬,此次开幕式,美国人照足程序——总统宣布开幕、运动员入场、升会旗、唱圣歌、点燃圣火、放飞和平鸽、鸣放礼炮、运动员宣誓等,一项都没有少。

  开幕式点评:10万名观众参加了开幕式,创下了新纪录。

  第十一届(1936,德国柏林)

  开幕式精彩指数:☆☆☆

  最被成功利用的开幕式

  开幕式评语:抛却意识形态与政治正确不谈,柏林奥运会的开幕式,可以说是空前的成功。早在两年前,国际奥委会就已决议恢复古奥运会旧制。古奥运的庄严仪式感加之德国纳粹笼罩下的集权主义形式美,将奥林匹克之美发挥到极致。纳粹元首希特勒温情拥抱白衣小女孩、放飞和平鸽的举动本应是奥运史上最令人感动的场面之一,之后却因希特勒悍然发动二战,而成为现代奥林匹克永远的耻辱。

  开幕式点评:在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前马拉松冠军路易斯将一束橄榄枝、一位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天使般的小女孩将一只和平鸽献给了当时的德国元首希特勒,希特勒亲吻小女孩,把她抱了起来,全场气氛达到高潮。非常遗憾的是这么感动的东西,背后实际上掩盖着德国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步伐。(孙葆丽评)

  第十四届(1948,英国伦敦)

  开幕式精彩指数:☆

  最来之不易的开幕式

  开幕式评语:阔别奥林匹克40年之久,战胜国英国以和平卫士之角色,再次点燃奥林匹克之火。战后之英国民生凋敝,经济不振。这次奥运会也因此小而精,短且美。血洗的和平赋予了此次奥运徽浓重的反战意味,放飞和平鸽时,从未如此动人心弦。电视直播首次被引入现代奥运,奥运会不再专属于精英运动员与王公贵族,更多普罗大众得以分享奥林匹克之无上荣光。

  开幕式点评:本届奥运会开始有电视转播。

  第十五届(1952,芬兰赫尔辛基)

  开幕式精彩指数:☆☆

  最抚平伤痕的开幕式

  开幕式评语:首次将火种从雅典空运到丹麦,象征着突破极限并不仅限于体育范畴。从丹麦经瑞典到达芬兰的路程则采用了跑步、骑马等传递方式,历时25天。于本届奥运会上亮相的胜利女神图像被选作奥运会奖牌正面图样并沿用至今,成为奥运史上的一大经典。

  开幕式点评:本届奥运会的点火仪式给人印象深刻,55岁的芬兰前田径明星帕沃·努米手擎火炬进入会场时,全场掌声雷动,之后芬兰长跑明星、当时已62岁的汉·科勒赫迈宁接过火炬点燃主火炬,开幕式进入高潮。

  第十六届(1956,澳大利亚墨尔本)

  开幕式精彩指数:☆☆

  最倡导团结的开幕式

  开幕式评语:南半球国家第一次承办奥运会,最令人难忘的场面是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联合参赛,他们在《欢乐颂》的伴奏下,使用有五环标志的黑、红、黄三色旗为团旗共同入场。体育超脱了政治的束缚,被还原成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方式。

  开幕式点评:在一位名叫约翰·伊安·温的澳大利亚年轻人的建议下,闭幕式上选手们一起进入体育场而不需列队,以作为全球团结的象征。

  第十七届(1960,意大利罗马)

  开幕式精彩指数:☆☆

  最具宗教气质的开幕式

  开幕式评语:罗马为迎接圣火的到来举办了持续不断的欢庆活动,整个城市都沉浸在奥运氛围当中。在希腊古代奥运会遗址取得火种后,希腊的火炬接力手将圣火传至雅典。再经由海路送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展开全国传送。田径名将简卡尔洛·佩里斯在开幕式上点燃了圣火,又一个盛大节日开始了。

  开幕式点评:为了表示对本届奥运会的重视,罗马教皇参与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以示隆重。

  第十八届(1964,日本东京)

  开幕式精彩指数:☆☆☆☆

  最具反思意味的开幕式

  开幕式评语:圣火首次在亚洲点燃,这一年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70周年。日本天皇裕仁及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等出席了开幕式。为了纪念顾拜旦,开幕式播放了他在1936年奥运会上的法语讲话录音: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加;生活的本质不是征服,而是奋斗。的确,在多年奋斗之后,受过战争创伤的日本终于借奥运会展示了自己的全新形象。

  开幕式点评:点燃主火炬的是生于广岛原子弹爆炸那天(1945年8月6日)的早稻田大学学生坂井义则,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9万名观众参加开幕式。美国发射了“辛科姆”卫星,向世界各地转播,这在奥运会史上还是第一次。(孙葆丽评)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焦点专题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